脑棘球蚴病
脑棘球蚴病的诊断

传染病史为本病诊断的关键。病人来自流行区或有过牧区生活史,有与犬、羊、狐密切接触史,或捕杀过这些动物。典型临床表现为慢性颅内压增高和癫痫。血象显示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皮内试验阳性率为80%~95%,补体结合试验、间接血凝试验阳性及脑血管造影的特征性表现有助于诊断,头颅CT或MRI检查对脑棘球蚴病的诊断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在诊断过程中,医生需排除颅内肿瘤及脑部其他寄生虫病。

诊断依据

1、脑细粒棘球蚴病

(1)流行病学史在本病流行区与犬有密切接触史。

(2)临床表现及体征有颅压增高症,常表现为头痛、呕吐、视盘水肿等,可有癫痫发作。

(3)检查癫痫发作时脑电图可见局限性慢波。B超检查发现囊性病变。CT或MRI检查可显示颅内较大的囊肿阴影,病变常见于顶叶,有定位诊断价值。血清免疫学试验阳性有助于囊型棘球蚴病的临床诊断。

2、脑泡型棘球蚴病

(1)流行病学史在本病流行区与野犬、狐有密切接触史。

(2)临床表现及体征癫痫发作,颅内占位病变与体征。

(3)检查头颅CT见颞叶或顶叶蜂窝状低密度影,有助于脑泡型棘球蚴病的诊断,棘球蚴皮试多为阳性。

鉴别诊断

1、脑囊尾蚴病二者在影像学表现上相近,但流行病史有差异,脑囊虫病主要是食用了被感染的生猪肉所致。可以通过血清免疫学检查进行鉴别。

2、脑转移瘤脑转移瘤的症状与影像学特点有时和泡型棘球蚴病很相似,但泡型棘球蚴病几乎均继发于肝包虫,棘球蚴病免疫学检查可作为主要的鉴别诊断方法。

3、蛛网膜囊肿蛛网膜囊肿多见于脑池或脑室邻近的部位,多无明显症状,头颅CT及MRI表现与囊性脑包虫病相似,但包虫免疫血清学实验呈阴性。

脑棘球蚴病的类型

1、基于病因分类

(1)脑细粒棘球蚴病:又称脑囊型包虫病,是颅脑感染细粒棘球绦虫的蚴虫所引起的疾病。

(2)脑多房棘球蚴病:又称脑泡型包虫病,是多房棘球绦虫的蚴虫泡球蚴寄生于人体颅脑引起的疾病。

2、基于感染途径分类

(1)原发性:多见于儿童,为蚴虫经肝、肺、颈内动脉进入颅内,多为单发包虫囊肿。

(2)继发性:可由心脏内棘球蚴溃破,原头蚴经血行播散至脑内再次形成包囊所致。多见于成人,常为多发,可累及多个脏器。

3、基于病变部位分类

(1)颅骨:患处头皮有软组织肿块,局部有疼痛及压痛,虽有头痛,但无颅高压症

疾病相关 更多»
脑梗多久吃一次清热安宫丸

清热安宫丸并不作为脑梗的常规治疗药物,也没有固定的服用间隔时间用于脑梗患者。1.缺乏针对性:清热安宫丸主要功效是清热解毒、镇静安神,多用于内热烦燥、头目眩晕、失眠、神昏谵语等症状。脑梗的治疗主要是改善脑血液循环、保护神经细胞、促进神经功能恢复等,清热安宫丸对脑梗的这些核心病理机制缺乏直接的针对性作用。2.个体差异影响:脑梗患者的病情轻重、体质、伴随疾病等各不相同。有些患者可能并不存在清热安宫丸所针对的内热等症状,服用后可能没有益处,甚至可能因药物的偏性对身体造成不良影响,如导致脾胃虚寒等

潘琪 主任医师
高血糖和糖尿病是一个病吗

高血糖和糖尿病不是同一个病,高血糖是血液中葡萄糖水平升高的一种状态,而糖尿病是因胰岛素分泌缺陷或其生物作用受损引发的代谢性疾病,二者存在包含关系,但不能完全等同。高血糖只是一个症状表现,除糖尿病外,还有多种原因可导致。例如,一次性摄入大量含糖食物,或在情绪激动、剧烈运动后,人体短时间内血糖会升高,不过经过机体自身调节,血糖可恢复正常,这种情况称为生理性高血糖。此外,某些疾病如胰腺炎、库欣综合征,以及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等药物,也会引起血糖升高,属于继发性高血糖

徐文明 副主任医师
眼睛球镜和柱镜正常值

眼睛球镜的正常值在±0.25D以内(D为屈光度单位),表示无明显近视或远视;柱镜正常值则为0D,意味着不存在散光。这两个参数是验光结果的重要指标,能反映眼睛的屈光状态。球镜度数体现眼球整体的屈光能力。当球镜度数大于+0.25D时,提示远视,即平行光线聚焦在视网膜后方;小于-0.25D时,则为近视,平行光线聚焦在视网膜前方。例如,青少年因用眼习惯不良导致近视,球镜度数可能发展到-1.00D甚至更低。柱镜度数用于衡量散光程度,正常情况下眼球各子午线屈光力一致,柱镜度数为0

程浩 主任医师
口发甜是糖尿病早期吗

口发甜不一定是糖尿病早期。从生理和病理角度来看,糖尿病患者血糖升高时,唾液中的糖分也会相应增加,有可能出现口甜的感觉,但并非所有口发甜的情况都是糖尿病所致。一方面,消化系统功能紊乱可引发口甜症状,当消化功能失调时,各种消化酶的分泌异常,尤其是唾液中淀粉酶含量增加,会刺激舌部味蕾,产生口甜的感觉;另一方面,饮食因素也不容忽视,短时间内食用大量甜食、含糖饮料,会直接导致口腔内糖分残留,引起口甜,这种情况在停止食用后会逐渐缓解。所以仅依据口发甜这一单一症状,无法判断是否处于糖尿病早期

徐文明 副主任医师
疾病专区 更多»
寄生虫病
蛲虫病 包虫病 蛔虫病 钩虫病 绦虫病 肝吸虫病
免疫缺陷
艾滋病 先天性胸腺发育不良 联合免疫缺陷病 抗体免疫缺陷病 遗传性补体缺陷病 先天性全丙种球蛋白低下血症
传染病
肺结核 腮腺炎 麻疹 猩红热 百日咳 流行性感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