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病潜伏期较长,从感染至发病为10~20年,临床表现根据寄生部位以及囊肿大小而异。 如寄生于肝脏可有黄疸、皮肤瘙痒等症状;寄生于肺部,可有咳嗽、咳痰、咯血等症状。
典型症状
1、肝细粒棘球蚴病
(1)最为常见,约占棘球蚴病的75%。早期无症状,当囊肿逐渐增大时,患者可有饱胀牵拽感,或右上腹坠痛或钝痛。
(2)若蚴囊位于肝门附近向下生长,可压迫胆管和门静脉引起黄疸、皮肤瘙痒等。
(3)如肝内囊肿靠近肝脏表面,可见右上腹部渐渐隆起一肿块,形圆而光滑,坚韧而有弹性,并可触及液波感及震颤感(因子囊相互撞击而形成)。
2、肺细粒棘球蚴病
早期囊肿小,一般无症状,随囊肿增大可引起胸部隐痛、咳嗽、咳痰、咯血等症状。
3、脑细粒棘球蚴病
发病率低,多见于儿童,表现为头痛、视神经乳头水肿等颅内高压症,可有癫痫发作。多伴有肝或肺棘球蚴病。
4、其他部位棘球蚴病
肾脏、脾脏、心肌、心包等偶尔寄生细粒辣球蚴,出现相应器官压迫症状。
并发症
1、囊肿合并感染
常为细菌感染,类似肝脓肿,可见发热、肝区痛、肝肿大等。
2、囊肿破裂
因囊内压升高破裂或诊断穿刺引起。若肝内囊肿破裂,大量囊液流入胸腹腔可引起过敏性休克或因囊液中头节播散引起多发性囊肿,或破入胆道引起胆管炎、胆囊炎。若肺部囊肿破裂可见大咯血,有的穿破至支气管引起呛咳、呼吸困难,偶因大量囊液溢出可致窒息。
3、门静脉高压
体内囊肿压迫门静脉引起脾肿大、食道下段静脉曲张或腹水,但少见。
4、肝衰竭
肝棘球蚴病到晚期,肝脏严重受损,可出现腹水、黄疸、低蛋白血症、出血倾向等。
糖尿病患者可适量吃芋头,但须严格把控食用量,因芋头含碳水化合物,过量摄入易致血糖波动,对病情控制不利。芋头作为一种营养丰富的根茎类蔬菜,富含膳食纤维、维生素以及矿物质等多种对人体有益的成分。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芋头中的膳食纤维能够减缓食物在胃肠道的吸收速度,进而有效控制餐后血糖的急剧升高。同时,芋头所含的维生素和矿物质也有助于提升患者的免疫力,促进整体健康。不过,糖尿病患者在享用芋头时,必须注意控制食用量。芋头中含有一定量的碳水化合物,如果过量食用,会导致血糖水平上升
糖尿病2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主要由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胰岛素抵抗导致血糖水平升高。需通过综合管理控制病情,预防并发症。糖尿病2型的病因颇为复杂,既涉及遗传因素,也受环境因素影响。遗传因素使得某些个体对糖尿病具有更高的易感性。而环境因素,如长期保持不良的生活习惯、营养过剩、体力活动严重不足等,都可能诱发或加重病情。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分泌不足,是糖尿病2型发病的两大核心机制。在疾病早期,糖尿病2型的症状可能并不明显。但随着病情的逐渐发展,患者可能会出现多饮、多食、多尿以及体重下降等典型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