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原则
对于尿道结核的患者,进行足量、足疗程的抗结核药物治疗是十分有必要的。如果患者尿道狭窄明显,必要时可采取外科手术治疗。
药物治疗
1、常用药物
抗结核药物种类很多,首选药物有吡嗪酰胺、异烟肼、利福平和链霉素等杀菌药物,其他如乙胺丁醇、环丝氨酸、乙硫异烟胺等抑菌药为二线药物。
2、用药方案
药物治疗最好用三种药物联合服用的方法,以降低治疗过程中耐药的发生,并且药量要充分,疗程要足够长。
手术治疗
尿道结核的外科治疗,无论行何种术式,术前须经正规抗结核治疗6个月以上使尿道瘢痕基本稳定,如抗结核治疗时间短,则术后尿道结核易复发再次出现尿道狭窄。
1、尿道扩张术
医生会用特殊的医疗器械,对出现狭窄的尿道进行扩张,但需要注意的是尿道结核行尿道扩张术效果多不理想,患者可能会反复出现排尿困难,且尿道狭窄较严重的患者在扩张尿道时极易出现再损伤、形成假道等。
2、尿道狭窄段切除尿道端-端吻合术
简单来说就是医生将局限的尿道狭窄进行切除,然后将两个断端吻合在一起。术后需数次行尿道扩张术。
3、尿道瘢痕切除脱套式尿道吻合术
该术式适合狭窄段<6cm的尿道狭窄。术中能充分游离尿道,切除病变尿道,有研究指出其疗效确切、满意,明显优于尿道端-端吻合术。
4、尿道冷切+尿道瘢痕电切除术
适合尿道狭窄段<3cm的病变。该方法的优点是能较大程度地切开、切除瘢痕组织,使狭窄段尿道形成一平滑畅通的腔道;将瘢痕组织切除后有利于上皮组织生长,加速局部上皮化,减少复发;由于切除了瘢痕组织,腔道光滑、上皮细胞生长迅速,术后尿道再狭窄发生率低;因尿道瘢痕组织已切除,术后留置尿管期间,尿管对尿道内瘢痕刺激减少,尿道出血亦减少。
电击尿道有副作用,可能造成尿道损伤、引发尿失禁,还可能导致感染等不良后果。电击尿道时,电流会对尿道产生直接作用。若电击强度较大,可能造成尿道黏膜损伤,使尿道口局部出现充血、水肿、渗血,伴有疼痛症状,严重时还会损伤尿道海绵体,造成局部血肿、排尿困难,甚至尿道狭窄,影响尿液排出。电击还可能干扰神经信号传递,导致膀胱括约肌失去正常收缩和舒张功能,引发尿失禁。此外,电击尿道还可能破坏尿道正常生理环境,增加感染风险,出现尿频、尿急、尿痛等泌尿系统感染症状
男士尿道流脓通常无法自愈,需及时就医明确病因并接受针对性治疗。尿道流脓是男性泌尿生殖系统感染的典型症状,多由淋球菌、衣原体、支原体等病原体引发,也可能与尿道损伤、前列腺炎、膀胱炎等疾病相关。这些病原体感染尿道黏膜后,会引发炎症反应,导致黏膜充血、水肿并分泌脓性物质。若未及时治疗,感染可能向上蔓延至前列腺、附睾等器官,引发前列腺炎、附睾炎等并发症,甚至导致尿道狭窄、不孕不育等严重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