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性淋巴细胞增多症

什么是传染性淋巴细胞增多症?

  • 发病部位:外周血管
  • 常见病因:
  • 挂号科室:感染科
  • 检查项目:
  • 典型症状:低热、咽喉痛
  • 注意事项:
什么是传染性淋巴细胞增多症?

传染性淋巴细胞增多症是指由于感染等原因引起的以淋巴细胞增多为主要特征的传染病。主要发生于儿童,病因尚不明确,但目前认为可能与病毒感染有关。通常无自觉症状或仅有轻微发热,咳嗽、流涕、鼻塞、咽痛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伴有腹痛、腹泻等消化系统受累症状,血象检查可见淋巴细胞异常增多,且持续时间较长。

传染性淋巴细胞增多症的病因

传染性淋巴细胞增多症的病原体至今尚不明确,一般认为是病毒所致,也有文献报道可能与寄生虫有关。本病主要通过飞沫或直接接触传播,常在托儿所、幼儿园等儿童聚居场所或家庭中流行。

查看更多»
传染性淋巴细胞增多症的症状

本病潜伏期约为12~21日,临床症状大多轻微且不具有特征性,不少儿童感染后可无症状,仅在健康检查时或血液学检查后才被偶然发现。常见症状主要有无力、疲乏、发热、鼻塞、流涕、咽痛、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

查看更多»
传染性淋巴细胞增多症的治疗

治疗原则本病的治疗目的是血象恢复正常,减少传染。一般无需治疗,血象数周后即可恢复正常,有其他脏器伴随疾病者可给予经验性抗感染及对症治疗。对症治疗1、解热镇痛药有解热,镇痛以及抗炎的作用。常用药有阿司品...

查看更多»
传染性淋巴细胞增多症怎么治疗 更多»

这是一种急性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与病毒感染有直接关系的,没有特殊的治疗办法,只能是对症支持疗法,口服一些抗病毒的药物。这种病是能够完全治愈的,不需要担心的,平时应该多喝水,注意休息,保证睡眠,避免熬夜,多吃一些新鲜的蔬菜水果,避免吃一些辛辣刺激性食物,戒烟限酒多运动。

相关医生 更多»
周利军

周利军 副主任医师

大同煤矿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医院 感染科

擅长: 发热等感染性疾病,常见肝病的诊断治疗。

相关医院 更多»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电话:020-61641114;02...

地址:广州大道北1838号南方医科大学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电话:02885551331

地址:成都市武侯区国学巷37号

北京协和医院
北京协和医院

电话:01065296114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帅府园一号(东院);北京市西城区大木仓胡同41号(西院)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

电话:010-114或010-839...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右安门外西头条8号(西南二环)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

电话:总机:0571-8723611...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庆春路79号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

电话:010-84702288(预约...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京顺东街8号

疾病相关 更多»
燕窝果是凉性还是热性

燕窝果性质偏凉,属于凉性水果,但具体寒性程度因人而异,体质偏热者适量食用可清热降火,体质偏寒或脾胃虚弱者过量食用可能引发不适。燕窝果的凉性特质源于其性味归经属性。中医认为,燕窝果性味甘、酸,归肺、胃、大肠经,具有清热降火、润肺止咳、生津止渴的功效。其凉性可中和体内热邪,缓解热病口渴、烦躁等症状,适合体质偏热或夏季食用。然而,凉性食物易伤阳气,若体质偏寒(如手脚冰凉、畏寒怕冷)或脾胃虚弱(如易腹泻、腹胀)者过量食用,可能加重体内寒气,导致胃痛、胃胀、腹泻等不良反应

李红梅 主任医师
抗巨细胞病毒igg抗体偏高是什么

抗巨细胞病毒IgG抗体偏高通常表示人体曾感染过巨细胞病毒,目前多处于感染恢复期或已获得终身免疫,一般无需特殊处理。巨细胞病毒感染后,人体会先后产生IgM和IgG抗体:IgM抗体在感染早期出现,持续时间较短,是近期感染的标志;IgG抗体在感染中后期或恢复后产生,可长期存在甚至终身携带。因此,IgG抗体偏高说明既往感染过巨细胞病毒,而非现症感染。健康人群中多数人曾隐性感染巨细胞病毒,尤其是免疫功能正常者,这种情况通常无临床症状,也无需治疗

李晖 主任医师
轴性近视如何控制治疗

轴性近视的控制治疗需结合光学矫正、行为干预、药物辅助及手术治疗,通过多维度措施延缓眼轴增长、控制近视进展。1.光学矫正:框架眼镜是最基础且常用的矫正方式,需定期验光并更换合适度数的镜片。角膜接触镜和角膜塑形镜则能更精准地贴合角膜,其中OK镜通过夜间佩戴塑形角膜,白天可暂时提高裸眼视力,同时对青少年近视进展有较好的控制效果。2.行为干预:保持正确的读写姿势,眼睛与书本距离约33厘米;遵循20-20-20法则,即每用眼20分钟休息20秒,眺望20英尺外的物体

李建良 副主任医师
抑郁症是终身病吗

抑郁症并非一定是终身病,但存在复发风险,部分患者可能经历慢性或反复发作的病程。通过规范治疗和长期管理,多数患者可实现临床痊愈并维持良好社会功能,但仍有30%-50%患者可能经历病情反复。抑郁症的病程具有显著异质性。首次发作患者经系统治疗后,60%-70%可在6-12个月内达到临床痊愈。然而,抑郁症具有高复发率特征,未接受维持治疗的患者1年内复发率可达40%-50%,5年内复发率超过80%。复发风险与遗传易感性、残留症状、社会心理应激、治疗依从性等因素密切相关

徐莉萍 主任医师
疾病专区 更多»
寄生虫病
蛲虫病 包虫病 蛔虫病 钩虫病 绦虫病 肝吸虫病
免疫缺陷
艾滋病 先天性胸腺发育不良 联合免疫缺陷病 抗体免疫缺陷病 遗传性补体缺陷病 先天性全丙种球蛋白低下血症
传染病
肺结核 腮腺炎 麻疹 猩红热 百日咳 流行性感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