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贝虫病
巴贝虫病的治疗

治疗原则

目前针对巴贝虫病的治疗主要是使用药物进行抗病原虫治疗。此外,根据病情,特别是出现严重并发症时,还需要对症治疗。

对症治疗

1、有高热剧痛者予以解热、镇痛处理。常用药物有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

2、有明显溶血者,可予输血。

药物治疗

抗病原疗法:有症状的患者,但血涂片和PCR检测巴贝虫为阴性,则不宜给予抗病原治疗;只有在检测到巴贝虫的有症状患者中,才给予抗原虫治疗。

1、轻中症

可选用治疗。该方案在清除原虫血症方面与克林霉素+奎宁相仿,且耐受性更好。青蒿琥酯已有报道用于治疗巴贝虫病。

2、重症

田鼠巴贝虫病应给予克林霉素+奎宁联合治疗。对于该方案治疗失败者,可给予阿奇霉素+奎宁治疗。治疗期间,应每天监测血细胞比容和原虫血症,直至症状消失且原虫血症小于5%。需要注意的是,即便按照标准方案治疗获得了满意疗效,巴贝虫感染仍可持续或复发,标准治疗1个月后的DNA阳性率达36%,多见于年龄偏大或基础免疫缺陷者。这部分人群的治疗通常需6周以上,应在血涂片阴性后2周方可停药。初始治疗后3个月,而血涂片或DNA检测仍阳性者应考虑再治疗。

其他治疗

红细胞置换可减少巴贝虫血症的发生,可降低严重感染者的死亡率。

1、适用范围

对非田鼠巴贝虫感染以及高密度原虫血症者(≥10%),特别是<2岁或≥70岁、免疫缺陷者、脾切除者或有感染导致的器官衰竭者,红细胞交换是抢救治疗的基本措施,已成功用于高水平原虫血症或已发生呼吸衰竭、有显著溶血、肾衰竭和弥散性血管内溶血(DIC)的病例。

2、机制

(1)去除了感染的红细胞,减少原虫负荷和中断了红细胞感染的循环。

(2)去除了致炎细胞因子,特别是促成全身性炎性应答和激发组织损伤的肿瘤坏死因子-α和干扰素。

(3)血液交换可阻止寄生红细胞在易感组织聚集及防止局部缺血的形成。

3、方法

通过一定的医疗设备进行采血和回输,用功能正常的红细胞置换患者体内异常的红细胞。

疾病相关 更多»
抑郁症是终身病吗

抑郁症并非一定是终身病,但存在复发风险,部分患者可能经历慢性或反复发作的病程。通过规范治疗和长期管理,多数患者可实现临床痊愈并维持良好社会功能,但仍有30%-50%患者可能经历病情反复。抑郁症的病程具有显著异质性。首次发作患者经系统治疗后,60%-70%可在6-12个月内达到临床痊愈。然而,抑郁症具有高复发率特征,未接受维持治疗的患者1年内复发率可达40%-50%,5年内复发率超过80%。复发风险与遗传易感性、残留症状、社会心理应激、治疗依从性等因素密切相关

徐莉萍 主任医师
艾滋病发热用抗生素治疗有效吗

艾滋病发热用抗生素治疗是否有效取决于发热原因。如果发热是由细菌性感染引起,用抗生素治疗可能有效;如果发热是由艾滋病病毒本身或机会性感染(如病毒、真菌、寄生虫等)引起,用抗生素治疗通常没有效。当艾滋病患者发热是由细菌性感染引起时,抗生素治疗通常是有效的。因为抗生素能够针对细菌进行杀菌或抑菌,从而控制感染并缓解发热症状。在这种情况下,医生会根据感染部位和可能的病原菌选择合适的抗生素进行治疗。艾滋病患者发热若是由艾滋病病毒本身引起的,如病毒血症期,或是由机会性感染引起,抗生素治疗通常没有效

李晖 主任医师
艾滋病核酸检测窗口期是多久

艾滋病核酸检测的窗口期通常为7-14天,即感染后7天左右部分人可检出病毒核酸,14天内绝大多数感染者能被准确检测到。相比抗体检测,核酸检测能更早发现感染。艾滋病病毒进入人体后,会先在局部淋巴结大量复制,随后进入血液形成病毒血症。核酸检测通过检测血液中的病毒RNA来判断感染,其窗口期较短是因为病毒复制速度快,通常在感染后1周左右血液中病毒载量即可达到检测下限。但个体差异可能导致部分人病毒复制延迟,因此医学上通常以14天作为保守窗口期上限,确保检测准确性

李晖 主任医师
糖尿病微创手术是真的吗

糖尿病微创手术在特定情况下是真实存在的,但目前主要适用于符合条件的2型糖尿病患者,并非所有糖尿病都适用。糖尿病微创手术多指代谢手术,其原理是通过改变消化道结构,调节激素分泌和血糖代谢。临床研究表明,部分病程较短、胰岛功能尚存的2型糖尿病患者,术后可能实现血糖长期缓解,但手术有严格适应证:BMI≥32.5且合并糖尿病,或BMI≥27.5但经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等。1型糖尿病、晚期2型糖尿病或存在严重并发症者不适合

邓春颖 主任医师
疾病专区 更多»
寄生虫病
蛲虫病 包虫病 蛔虫病 钩虫病 绦虫病 肝吸虫病
免疫缺陷
艾滋病 先天性胸腺发育不良 联合免疫缺陷病 抗体免疫缺陷病 遗传性补体缺陷病 先天性全丙种球蛋白低下血症
传染病
肺结核 腮腺炎 麻疹 猩红热 百日咳 流行性感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