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根据病史、临床表现、分泌物涂片或结膜刮片等检查结果,一般即可做出临床诊断。此外,还需要排除其他细菌感染性结膜炎。
诊断依据
1、有淋病病史或接触史。
2、发病急剧,眼睑肿胀,结膜高度水肿、出血,有大量脓性分泌物。
3、分泌物中可查到大量淋球菌。
4、常伴有角膜溃疡、角膜穿孔。
鉴别诊断
1、急性或亚急性细菌性结膜炎
俗称“红眼病”,是由细菌感染引起的常见的急性流行性眼病,通常为自限性疾病,病程常少于3周。常见的致病菌有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双球菌、流感嗜血杆菌等。临床表现为自觉眼部异物感、灼热感、疼痛、畏光流泪等,眼部检查可见眼部肿胀,结膜明显充血、有脓性或黏液脓性分泌物。同时可伴有乳头增生,严重时可见伪膜形成,但不损害视力。通过临床表现、实验室病原学检查可鉴别。
2、流行性出血性结膜炎
常见病原体为柯萨奇病毒、肠道病毒。本病潜伏期短,起病急,常双眼同时或先后发病。自觉症状重,眼部疼痛、异物感、畏光及水样分泌物,最典型的体征是球结膜下点、片状出血,同时结膜高度充血水肿,部分患者可并发角膜病变。此外,患者耳前淋巴结肿大,可伴有发热、周身不适及上呼吸道感染症状。极个别患者可发生神经性并发症。诊断根据流行性发病、临床上起病急、症状重、结膜下出血等特点可论断本病,病毒分离或PCR(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血清学检查可协助病原学诊断。
1、成人淋球菌性结膜炎
潜伏期短,通常从一侧开始,大多累及双眼,病急骤,病情呈进行性发展,眼痛、畏光、流泪等症状明显,眼睑高度肿胀、疼痛,伴睑结膜高度充血,伴小出血点及伪膜形成,球结膜水肿,耳前淋巴结疼痛,重症患者甚至可出现耳前淋巴结的化脓。本病特点是有大量的脓性分泌物,结膜刮片上皮细胞胞质内可见双球菌存在。待炎症消退,睑结膜上可留有瘢痕。
2、新生儿淋球菌性结膜炎
是新生儿眼炎的主要原因,潜伏期约2-4天,双眼多同时受累。临床表现与成人相似为严重的急性化脓性结膜炎,但临床过程较成人稍缓和。
筋膜炎打一针就好了的现象,可能源于局部封闭治疗、内热针治疗或针灸治疗等有效的治疗方法。这些方法通过直接作用于炎症部位,能够迅速缓解疼痛,促进恢复。1.局部封闭治疗:这是筋膜炎常见的治疗方法之一。医生会在患处注射药物,如类固醇和局部麻醉剂。类固醇具有强大的抗炎作用,能够迅速减轻炎症和疼痛;局部麻醉剂则能立即缓解疼痛,使患者在短时间内获得较好的舒适感。2.内热针治疗:内热针技术是一种物理治疗方法,通过在针体内部加热,使针尖到针体均匀发热,并在病灶组织内形成一个热针区域
HPV即人乳头瘤病毒。一般情况下,传染性软疣并不是人乳头瘤病毒,两者在感染途径、所致疾病、临床表现等方面都存在明显的不同。传染性软疣是由传染性软疣病毒感染所致的一种皮肤病,这种病毒属于痘病毒科,与HPV病毒在分类上存在显著差异。人乳头瘤病毒主要引发的是生殖器疣、寻常疣、扁平疣等皮肤病变,以及某些类型的癌症,如宫颈癌、肛门癌等。而传染性软疣则主要表现为皮肤上出现半球状的丘疹,表面呈蜡样光泽,中间呈脐窝状,可以挤出乳酪状软疣小体,多见于儿童以及免疫力较差的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