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肛提肌综合征诊断主要依据病史、临床表现和辅助检查。医生会通过详细询问病史并结合体格检查、乙状结肠镜检查、超声检查、肛管直肠测压、盆底表面肌电、排粪造影检査等来诊断本病。在诊断过程中,医生需排除异物或不良饮食刺激、肛门直肠周围感染等导致的肛门疼痛。
诊断依据
根据罗马Ⅲ诊断标准,肛提肌综合征必须包括以下所有条件:
1、慢性或复发性直肠疼痛。
2、发作持续20分钟或更长时间。
3、排除其他原因所致的直肠疼痛,如缺血、炎症性肠病、隐窝炎、肌肉脓肿以及肛裂、痔疮、前列腺炎和尾骨痛。
4、诊断前症状出现至少6个月,近3个月符合以上诊断标准。
5、肛门直肠指诊检查时,向后牵拉耻骨直肠肌时有压痛。
鉴别诊断
1、非特异性功能性肛门直肠痛
临床表现与肛提肌综合征相似,但直肠指检时向后牵拉耻骨直肠肌无触痛。
2、痉挛性肛门直肠疼痛
临床表现为反复发作的局限于肛门或直肠下段的痉挛性疼痛,应激事件和焦虑常为诱因,多在夜间发作,影响睡眠,短时间内可自行缓解,不留有其他不适。肛提肌综合征的疼痛性质为疼痛性质为模糊的钝痛感,常由过度体力劳动引起,直肠指检可鉴别。
3、异物及不良饮食刺激
如外伤、直肠内异物、辛辣食物及酗酒等均可刺激肛门,而引起疼痛。通过询问病史、直肠指检可鉴别。
4、肛门直肠周围感染
即肛门直肠周围脓肿、肛窦炎、肛乳头炎等,这些疾病也可造成肛门疼痛。通过体格检查即可鉴别。
5、肛门疾病
如痔疮嵌顿、炎性外痔、血栓外痔、肛裂、肛瘘等,均可引起肛门疼痛。肛提肌综合征和肛裂、痔疮造成的疼痛有着明显的区别,疼痛性质为模糊的钝痛感,坐姿时比站姿时更容易疼痛,经过热水坐浴后能够减轻。
梨状肌综合征可以是单侧也可以是双侧,具体取决于病因和个体情况,多数患者以单侧发病为主,但少数情况下也可能双侧同时受累。梨状肌综合征主要由梨状肌充血、水肿、痉挛或肥厚等病变,刺激或压迫坐骨神经引起。由于梨状肌位于臀部两侧,单侧梨状肌因外伤(如跌倒时臀部着地)、长期不良姿势(如久坐、跷二郎腿)或过度使用(如跑步、跳跃)导致损伤时,通常仅引发单侧症状(如臀部疼痛、下肢放射痛)
肘管综合征一般无法自愈,多因尺神经在肘管内受压或损伤引起,需通过干预解除压迫才能缓解症状,否则可能导致神经功能进行性损害。肘管综合征的常见病因包括肘部骨折畸形愈合、肘关节慢性劳损、肘管内囊肿或肿瘤等,这些因素会使肘管内压力增高,压迫尺神经,导致手部麻木、刺痛、肌肉无力甚至萎缩。若不治疗,神经受压时间过长会出现脱髓鞘改变甚至轴索变性,造成不可逆损伤。早期轻度压迫者可通过避免肘部过度屈曲、佩戴护肘、口服营养神经药物缓解,但中重度患者需手术松解肘管、前移尺神经,才能彻底解除压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