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氏并殖吸虫病是卫氏并殖吸虫寄生于人体各脏器所致的一种慢性人兽共患寄生虫病,人主要因生食或半生食含囊蚴的溪蟹或蝲蛄感染,处于流行区、有偏好吃生或半生溪蟹的饮食习惯者容易感染。
基本病因
人生食含囊蚴的蟹或蝲蛄后,囊蚴在十二指肠经胆汁和消化液作用,30~60分钟脱囊,后尾蚴逸出并穿过肠壁达腹腔,在各脏器间游走,最终定居于肺部。成虫定居、幼虫游走及虫卵均可造成机械性损伤,虫体代谢产物等抗原物质可造成机体的免疫病理反应。根据寄生部位、发育阶段和宿主的反应性不同表现出不同的临床症状。
1、机械性损伤
(1)童虫:虫体伸缩活动力强,具有分泌酸性、碱性物质的腺体,破坏组织。
(2)成虫:成虫导致的病变范围较大。可固定于某一部位,也可游走于多脏器。卫氏并殖吸虫常固定于肺,或沿疏松组织游走,使病变波及多个脏器。虫体沿颈内动脉经破裂处进入颅内,侵犯脑组织,可造成脑出血等症状。
2、免疫病理反应
(1)尾蚴穿过部位肠黏膜、肠壁浆膜及腹膜的炎症与出血,可导致器官组织广泛纤维素性炎症与粘连并伴有混浊或血性积液,内含大量嗜酸性粒细胞。
(2)虫卵见于囊肿间的隧道内以及成虫穿行经过的各种组织中,可引起机械性或异物刺激型肉芽肿反应。
危险因素
1、学龄儿童可能因接触溪蟹或蝲蛄等机会较多而患病者较多。
2、卫氏并殖吸虫流行地区人群感染率高。
3、使用腌制、醉制、烤制等生食、半生食的烹饪习惯的人感染风险高。
4、户外游玩时,饮用生水有可能感染卫氏并殖吸虫囊蚴。
5、食用野生动物也会有感染卫氏并殖吸虫的风险。
高血糖和糖尿病不是同一个病,高血糖是血液中葡萄糖水平升高的一种状态,而糖尿病是因胰岛素分泌缺陷或其生物作用受损引发的代谢性疾病,二者存在包含关系,但不能完全等同。高血糖只是一个症状表现,除糖尿病外,还有多种原因可导致。例如,一次性摄入大量含糖食物,或在情绪激动、剧烈运动后,人体短时间内血糖会升高,不过经过机体自身调节,血糖可恢复正常,这种情况称为生理性高血糖。此外,某些疾病如胰腺炎、库欣综合征,以及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等药物,也会引起血糖升高,属于继发性高血糖
口发甜不一定是糖尿病早期。从生理和病理角度来看,糖尿病患者血糖升高时,唾液中的糖分也会相应增加,有可能出现口甜的感觉,但并非所有口发甜的情况都是糖尿病所致。一方面,消化系统功能紊乱可引发口甜症状,当消化功能失调时,各种消化酶的分泌异常,尤其是唾液中淀粉酶含量增加,会刺激舌部味蕾,产生口甜的感觉;另一方面,饮食因素也不容忽视,短时间内食用大量甜食、含糖饮料,会直接导致口腔内糖分残留,引起口甜,这种情况在停止食用后会逐渐缓解。所以仅依据口发甜这一单一症状,无法判断是否处于糖尿病早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