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原则
对于确诊肺念珠菌病的患者应尽快进行抗真菌治疗。对于存在肺念珠菌病危险因素,临床有不明原因发热和肺部出现新的浸润阴影的重症患者,无论有无病原学依据,应考虑经验性抗真菌治疗,特别是合并血流动力学不稳定者更应采取积极的抗真菌治疗。
对因治疗
继发性念珠菌肺炎有深静脉导管者应拔除导管。
药物治疗
1、原发性肺念珠菌病
(1)病情稳定者可给予氟康唑、伊曲康唑。曾经应用三唑类(氟康唑、伊曲康唑)预防治疗的患者可以选择棘白菌素类,如卡泊芬净或者米卡芬净。
(2)病情不稳定或中性粒细胞缺乏者给予棘白菌素类(卡泊芬净或米卡芬净),亦可使用伏立康唑或伊曲康唑静脉滴注。
(3)耐氟康唑非白念珠菌感染患者选用两性霉素B、伏立康唑、棘白菌素类。
2、继发性念珠菌肺炎(包括原发性肺念珠菌病血行播散者)
(1)病情稳定者给予氟康唑,曾接受过三唑类(氟康唑、伊曲康唑)预防性用药者可选择棘白菌素类如卡泊芬净或者米卡芬净,或两性霉素B。
(2)对于病情不稳定或中性粒细胞缺乏患者,可采用以下三种方法:①两性霉素B或联合氟胞嘧啶;在血培养转阴性、症状体征改善或消失、中性粒细胞恢复正常水平后改为氟康唑。②氟康唑联合两性霉素B。③伊曲康唑、伏立康唑或棘白菌素类药物。
3、过敏性肺念珠菌病
主要给予对症治疗,抗真菌药物治疗价值尚不确定,可以试用糖皮质激素治疗。
手术治疗
慢性、孤立性肺念珠菌球型病变者,往往抗真菌药物治疗效果不佳,如全身状况能耐受手术者,可考虑手术治疗。
抑郁症并非一定是终身病,但存在复发风险,部分患者可能经历慢性或反复发作的病程。通过规范治疗和长期管理,多数患者可实现临床痊愈并维持良好社会功能,但仍有30%-50%患者可能经历病情反复。抑郁症的病程具有显著异质性。首次发作患者经系统治疗后,60%-70%可在6-12个月内达到临床痊愈。然而,抑郁症具有高复发率特征,未接受维持治疗的患者1年内复发率可达40%-50%,5年内复发率超过80%。复发风险与遗传易感性、残留症状、社会心理应激、治疗依从性等因素密切相关
肺气肿肺大泡是指肺部出现的两种病理改变。肺气肿是指肺部终末细支气管远端的气道弹性减退,过度膨胀、充气和肺容积增大或同时伴有气道壁破坏的病理状态。而肺大泡则是由于肺泡内压力升高,肺泡壁破裂,互相融合,在肺组织形成的含气囊腔。在影像学检查中,肺气肿通常表现为肺部透亮度增加,肺纹理稀疏、变细,而肺大泡则表现为肺内出现的圆形或类圆形的低密度影,边界清晰。肺气肿和肺大泡的形成多与长期吸烟、空气污染、职业粉尘暴露、呼吸道感染等因素有关
痰液的细菌涂片检查是一项病原学检查。在获得痰液标本后,对涂片进行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