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断
虽然本病的临床表现是非特异性的,但根据分布于外周的肺实变阴影及BALF中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可作出诊断,仅有极少数病例需开胸肺活检,糖皮质激素试验性治疗可进一步确诊。
鉴别诊断
1、单纯性肺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症为寄生虫和药物所引起的变态反应,在肺间质、肺泡壁及终末细支气管壁有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灶,可无临床症状,轻咳少量黏液痰,胸部X线示小片或大片模糊阴影,呈游走性。一般无需治疗。
2、哮喘型肺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是以曲菌为主所致的反复哮喘发作为特征的变态反应。在肺泡和间质有多量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终末细支气管扩张并充满稠性黏痰,可找到真菌丝。胸部X线片多见于两肺上部游走阴影。用糖皮质激素和抗真菌药物治疗可使哮喘控制,阴影消散。
3、热带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为丝虫等感染所致,肺部嗜酸性粒细胞和组织细胞浸润,可呈支气管肺炎分布,伴小支气管坏死和嗜酸性脓肿。有哮喘样发作性剧咳、痰少,不易咳出,感胸闷、乏力、纳差。X线胸片示两肺纹理增多,伴粟粒或模糊阴影,慢性者可有间质纤维化。经抗丝虫药治疗后,症状数天缓解,肺部病变消失较慢。
抗巨细胞病毒IgG抗体偏高通常表示人体曾感染过巨细胞病毒,目前多处于感染恢复期或已获得终身免疫,一般无需特殊处理。巨细胞病毒感染后,人体会先后产生IgM和IgG抗体:IgM抗体在感染早期出现,持续时间较短,是近期感染的标志;IgG抗体在感染中后期或恢复后产生,可长期存在甚至终身携带。因此,IgG抗体偏高说明既往感染过巨细胞病毒,而非现症感染。健康人群中多数人曾隐性感染巨细胞病毒,尤其是免疫功能正常者,这种情况通常无临床症状,也无需治疗
非典型鳞状细胞ASCUS本身不算严重,但需进一步评估以明确潜在风险。ASCUS是宫颈细胞学检查如TCT的常见结果,提示宫颈鳞状细胞形态异常,但尚未达到低度癌前病变的诊断标准。其严重程度取决于病因,可能由宫颈慢性炎症、HPV感染、激素波动或早期癌前病变引起。多数ASCUS与宫颈慢性炎症相关,例如宫颈炎或宫颈囊肿,这类情况通常不会引发严重后果。炎症消退后,异常细胞可能自行恢复正常,定期复查即可。若ASCUS与高危型HPV感染尤其是HPV16或18型共存,则需警惕癌前病变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