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原则
本病治疗以补肺生津为主要原则。虚热证,治宜清热生津。虚寒证,治宜温肺益气。治疗时应时刻注意保护津液,重视调理脾肾。
对症治疗
医生会根据患者的不同证候特点在基础方上进行加减。
1、虚热证
(1)如果肺胃火盛,出现虚烦不安,呛咳的患者,可加用芦根、竹叶等。
(2)如果出现咳吐浊痰,口干想饮水,可加用天花粉、知母、川贝母等。
(3)如果出现津液损伤较为显著的患者,可加用北沙参、天门冬、玉竹等。
(4)如果出现潮热较为显著的患者,可加用胡黄连、银柴胡、地骨皮、白薇等。
2、虚寒证
(1)如果出现脾气虚弱,饮食减少,精神疲惫,可加用白术、茯苓。
(2)如果出现肺虚失于约束,出现唾沫多,小便频繁的患者,可加用益智仁、白果等。
(3)如果出现肾虚而不能纳气的患者,可加用钟乳石、五味子。
药物治疗
1、虚热证
(1)方药:麦门冬汤合清燥救肺汤加减。
(2)常用中药:麦门冬、人参、半夏、桑叶、石膏、杏仁、阿胶、胡麻仁、枇杷叶、甘草、粳米、大枣等。
(3)中成药:百合固金丸、养阴清肺丸。
2、虚寒证
(1)方药:甘草干姜汤或生姜甘草汤。
(2)常用中药:人参、生姜、甘草、大枣。
(3)中成药:理中丸、金水宝胶囊。
其他治疗
针灸治疗
取穴肺俞、膏肓俞、四花穴(膈俞、胆俞四穴总称),温和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