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结核可发生于颌面部皮肤、口腔黏膜、唾液腺、颌骨和淋巴结,常见症状为结核初疮、结核性溃疡、结核性寻常狼疮。部分患者可并发口臭、头痛、头晕、乏力、发热等全身症状。
典型症状
1、结核初疮(原发性综合征)
临床上少见。可发生于牙龈、拔牙窝、咽、舌、移行皱襞、颊、唇等处。多见于免疫功能低下或体质较差的儿童,口腔黏膜可能是结核分枝杆菌首先侵入的部位。一般经2~3周的潜伏期后,在入侵处出现小结节,并可发生顽固性溃疡,周围有硬结。患者无明显疼痛感。
2、结核性溃疡
多为继发性感染,可发生于口腔黏膜任何部位,病程迁延,多持续数月以上。病变由浅至深逐渐发展,直径可达1cm以上,成为发生于口腔黏膜的深溃疡。溃疡外形不规则,以溃疡底和壁多发性粟粒状小结节为典型临床特征。溃疡边缘不齐,微隆起呈倒凹状,表面多有污秽的假膜覆盖,溃疡基底及四周无明显硬结。患者疼痛程度不等。
3、结核性寻常狼疮
是原发于皮肤的结核病灶,可由口周皮肤向口腔黏膜发展,表现为黏膜上一个或数个绿豆大小的红色小结节。结节逐渐扩大,融合,破溃形成溃疡。若合并感染可发生坏死脱落,造成组织缺陷,形似狼噬,故名狼疮。一般病程缓慢,疼痛不明显。
并发症
口腔结核的并发症有口臭、咽炎、便秘、头痛、头晕、恶心、乏力、失眠、烦躁、发热、淋巴结肿大等全身症状。
结核病一般需2-12周才能通过检测手段发现,部分患者可能数月甚至数年无症状,具体时间因个体免疫状态、感染菌量及检测方法而异。免疫功能正常者感染结核分枝杆菌后,潜伏期多为4-8周,此时结核菌素皮肤试验或γ-干扰素释放试验可能呈阳性,但症状可能不明显。若感染菌量多或毒力强,如接触高浓度飞沫,潜伏期可缩短至2-3周,出现低热、盗汗、咳嗽等症状。而HIV感染者、糖尿病患者或老年人因免疫力低下,可能在2-4周内快速发病
结核病经过规范治疗,痰菌一般需2-3个月转阴,但具体时间因人而异,部分患者可能延长至6个月甚至更久。结核病转阴时间主要取决于细菌对药物的敏感性及患者免疫状态。敏感结核菌在联合用药下,2-3个月内可被大量杀灭,痰菌检测转为阴性;同时,免疫系统正常者能更快清除残留细菌。此外,治疗初期强化期的高强度用药可快速抑制细菌繁殖,为转阴奠定基础。耐药结核、合并糖尿病/HIV感染、老年或营养不良患者,因细菌清除难度大或免疫功能低下,转阴时间可能延长至6个月以上,甚至需1-2年持续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