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原则
口腔结核的治疗以全身抗结核治疗为主,常用的药物分为一线抗结核药物和二线抗结核药物两种,用药原则为早期、规律、全程、适量、联合。溃疡较重者,还可局部注射抗结核药物,或采取冷冻、激光、电凝固等方法进行治疗。
对症治疗
消除继发感染因素,如积极治疗口腔溃疡、牙周炎、磨除口内锋利牙尖等。
一般治疗
1、注意保持口腔卫生,早晚刷牙,饭后漱口。
2、给予营养丰富的食物,增加机体抵抗力和修复能力。提倡软食或流食,禁吃辛辣刺激的食物,以免刺激破损的口腔黏膜加重疼痛,延长愈合时间。
药物治疗
1、全身抗结核治疗
现多采用化疗方案,即几种抗结核药同时应用,可提高疗效,缩短疗程。根据2004年美国疾病控制预防中心公布的结核病治疗指南,常用一线抗结核药物有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乙胺丁醇。二线治疗药物包括链霉素、环丙沙星、氧氟沙星、左氧氟沙星、对氨基水杨酸等。临床应用时,应根据患者对抗结核药物的耐受性、肝肾功能情况、是否存在多耐药结核等情况进行个体化治疗。常用方案如同时应用异烟肼和利福平,根据病情严重程度还可同时加用链霉素,或再加用吡嗪酰胺等四种药同时应用。亦可选用链霉素、异烟肼及对氨基水杨酸等同时应用。用药至少6个月以上。
2、局部治疗
除了注意控制继发感染及对症治疗外,还可进行局部治疗,如在口腔局部病损处,注射链霉素或异烟肼等抗结核药物。
其他治疗
病情较重者,可考虑用冷冻、激光或电凝固的方法去除或破坏结核病灶。
结核病一般需2-12周才能通过检测手段发现,部分患者可能数月甚至数年无症状,具体时间因个体免疫状态、感染菌量及检测方法而异。免疫功能正常者感染结核分枝杆菌后,潜伏期多为4-8周,此时结核菌素皮肤试验或γ-干扰素释放试验可能呈阳性,但症状可能不明显。若感染菌量多或毒力强,如接触高浓度飞沫,潜伏期可缩短至2-3周,出现低热、盗汗、咳嗽等症状。而HIV感染者、糖尿病患者或老年人因免疫力低下,可能在2-4周内快速发病
结核病经过规范治疗,痰菌一般需2-3个月转阴,但具体时间因人而异,部分患者可能延长至6个月甚至更久。结核病转阴时间主要取决于细菌对药物的敏感性及患者免疫状态。敏感结核菌在联合用药下,2-3个月内可被大量杀灭,痰菌检测转为阴性;同时,免疫系统正常者能更快清除残留细菌。此外,治疗初期强化期的高强度用药可快速抑制细菌繁殖,为转阴奠定基础。耐药结核、合并糖尿病/HIV感染、老年或营养不良患者,因细菌清除难度大或免疫功能低下,转阴时间可能延长至6个月以上,甚至需1-2年持续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