涎腺混合瘤因发病部位不同临床表现也不尽相同,其共同的症状为在发病部位出现无痛性的肿块,大小不定。涎腺混合瘤的发病部位中,大涎腺以腮腺最多,颌下腺次之,舌下腺极少见。小涎腺以腭部最多,其次为唇、颊、舌等部位。
典型症状
1、发生于大涎腺的涎腺混合瘤
(1)早期为无痛性肿块,生长缓慢,常无自觉症状,病史较长。
(2)肿瘤可位于腺体浅面、腺体内或腺体深部。绝大多数涎腺混合瘤位于以耳垂为中心的腮腺浅叶。
(3)肿瘤大小不定。
(4)触诊肿瘤表面光滑,可为球状、分叶状、不规则状,与皮肤组织无粘连,一般可活动,无压痛。
2、发生于小涎腺的涎腺混合瘤
(1)呈无痛性缓慢生长,多呈圆形,界限清楚。
(2)除继发损伤而出现溃疡外,一般为正常黏膜覆盖。
(3)位于唇、颊或口底部的肿块,直径约10~20mm左右,可活动,无压痛。
(4)位于硬腭肿块因表面组织致密而固定,多无自觉症状,随肿瘤增大呈膨胀性生长,表面黏膜完整平滑,少数病例可占满大半口腔。
伴随症状
肿瘤体积较大的患者可伴随颜面部畸形。病情发展
涎腺混合瘤为良性肿瘤,肿瘤生长缓慢。但部分涎腺混合瘤会发生恶变。
并发症
1、吞咽困难、咽部异物感
位于腮腺深部的肿瘤体积较大,向咽部和软腭突出使咽腔缩小,出现吞咽困难、咽部异物感。
2、面瘫
涎腺混合瘤体积较大造成面神经压迫或发生恶变侵袭面神经时会导致面瘫。
3、皮肤黏膜溃疡
涎腺混合瘤处皮肤黏膜隆起,易受食物摩擦导致其出现溃疡;此外,当涎腺混合瘤出现恶变时可伴发皮肤黏膜溃疡。
睑板腺囊肿也叫霰粒肿,是一种常见的眼病,尤其好发于儿童和青少年。它是由于睑板腺排出管道阻塞,分泌物潴留,刺激周围组织而形成的慢性肉芽肿。如果霰粒肿已经手术切除,但又复发了,可以考虑以下处理的方法:1.保守治疗:如果霰粒肿比较小,没有引起明显的不适,可以先观察,不做特殊处理。有些小的霰粒肿可能会自行吸收或破溃排出。也可以用热敷的方法,促进囊肿吸收。2.手术治疗:如果霰粒肿比较大,或者已经引起了眼部不适,如疼痛、红肿、异物感等,就需要手术切除了。手术的目的是切除囊肿,防止复发
睑板腺囊肿是一种常见的眼部疾病,主要是由于睑板腺分泌的油脂阻塞导致囊肿形成,通常表现为眼睑部位的肿胀、疼痛、灼热感和红肿等症状。接下来将详细介绍睑板腺囊肿的症状及处理方法。一、症状1.眼睑部位肿胀:睑板腺囊肿导致的肿胀通常是局部性的,患者可能会感到眼睛周围区域出现明显的肿胀现象。2.疼痛和灼热感:由于囊肿压迫神经末梢,患者可能会感到眼睑部位的疼痛以及灼热感,严重影响生活质量。3.红肿:睑板腺囊肿会导致眼睑周围组织局部发炎,从而引起红肿的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