涎腺混合瘤因发病部位不同临床表现也不尽相同,其共同的症状为在发病部位出现无痛性的肿块,大小不定。涎腺混合瘤的发病部位中,大涎腺以腮腺最多,颌下腺次之,舌下腺极少见。小涎腺以腭部最多,其次为唇、颊、舌等部位。
典型症状
1、发生于大涎腺的涎腺混合瘤
(1)早期为无痛性肿块,生长缓慢,常无自觉症状,病史较长。
(2)肿瘤可位于腺体浅面、腺体内或腺体深部。绝大多数涎腺混合瘤位于以耳垂为中心的腮腺浅叶。
(3)肿瘤大小不定。
(4)触诊肿瘤表面光滑,可为球状、分叶状、不规则状,与皮肤组织无粘连,一般可活动,无压痛。
2、发生于小涎腺的涎腺混合瘤
(1)呈无痛性缓慢生长,多呈圆形,界限清楚。
(2)除继发损伤而出现溃疡外,一般为正常黏膜覆盖。
(3)位于唇、颊或口底部的肿块,直径约10~20mm左右,可活动,无压痛。
(4)位于硬腭肿块因表面组织致密而固定,多无自觉症状,随肿瘤增大呈膨胀性生长,表面黏膜完整平滑,少数病例可占满大半口腔。
伴随症状
肿瘤体积较大的患者可伴随颜面部畸形。病情发展
涎腺混合瘤为良性肿瘤,肿瘤生长缓慢。但部分涎腺混合瘤会发生恶变。
并发症
1、吞咽困难、咽部异物感
位于腮腺深部的肿瘤体积较大,向咽部和软腭突出使咽腔缩小,出现吞咽困难、咽部异物感。
2、面瘫
涎腺混合瘤体积较大造成面神经压迫或发生恶变侵袭面神经时会导致面瘫。
3、皮肤黏膜溃疡
涎腺混合瘤处皮肤黏膜隆起,易受食物摩擦导致其出现溃疡;此外,当涎腺混合瘤出现恶变时可伴发皮肤黏膜溃疡。
神经鞘瘤属于良性肿瘤。它起源于神经鞘的施万细胞,是神经系统较为常见的肿瘤类型之一。从肿瘤特性来看,神经鞘瘤通常生长缓慢,病程较长,有完整的包膜,与周围组织界限相对清楚。它可发生于身体的各个部位,如颅内、椎管内以及四肢等周围神经。不同部位的神经鞘瘤表现各异,例如颅内听神经鞘瘤,常以一侧耳鸣、听力下降起病;椎管内神经鞘瘤可压迫脊髓,引起一侧肢体感觉运动障碍等;四肢的神经鞘瘤多表现为局部的肿块,可伴有疼痛或感觉异常。在治疗方面,手术切除是神经鞘瘤的主要治疗方法
前列腺抗原78ng/mL不一定是癌症,可能由前列腺癌、前列腺炎或良性前列腺增生等多种因素导致,需结合其他检查综合判断。前列腺抗原是前列腺上皮细胞分泌的蛋白质,正常值通常低于4ng/mL。当前列腺抗原显著升高时,确实需要高度警惕前列腺癌的可能,尤其是中老年男性。但前列腺抗原升高并非癌症的特异性指标,前列腺炎、良性前列腺增生等良性疾病也可能导致前列腺抗原水平大幅上升。例如,急性前列腺炎可能使前列腺抗原短期内急剧升高,而前列腺增生则可能因腺体体积增大导致前列腺抗原轻度至中度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