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原则
涎腺混合瘤主要采用手术治疗。治疗成功与否的关键在于第一次手术方式,手术治疗的原则是从肿瘤包膜以外的正常组织处切除,同时切除部分腺体。手术中应避免肿瘤破裂,以免发生瘤细胞种植。涎腺混合瘤的手术目的在于通过手术,将肿瘤组织切除,避免其持续生长,对周围组织造成压迫,并在切除肿瘤组织的同时,保留面神经的功能,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药物治疗
通常不选择常规药物治疗,部分恶性涎腺混合瘤患者可进行化学药物治疗。具体的治疗药物由医生决定,如环磷酰胺、顺铂、柔红霉素、阿柔比星、紫杉醇等。
手术治疗
1、腮腺浅叶切除术
是传统的手术方式,将肿瘤及腮腺浅叶切除,分离并保留面神经,适用于腮腺浅叶体积较大的涎腺混合瘤。
2、全腮腺切除术
将肿瘤及全腮腺切除,分离并保留面神经,适用于腮腺深叶良性肿瘤。
3、部分腮腺切除术
将肿瘤及其周围0.5cm以上正常腮腺组织一并切除,酌情考虑是否解剖面神经。与传统腮腺浅叶切除术相比,不增加肿瘤的复发率,并具有手术时间短、保留腮腺功能、减少面神经损伤等优点。适用于腮腺浅叶体积较小(直径<1.5cm)的涎腺混合瘤。
4、腮腺肿瘤包膜外切除术
在腮腺肿瘤包膜外的疏松结缔组织中解剖腮腺组织,完整切除肿瘤。适用于腮腺浅叶表浅、界限清楚、活动性好、并达到一定体积的良性肿瘤。
放化疗
1、复发性涎腺混合瘤对放射线不敏感,单纯放疗或复发瘤手术后辅以放疗,不能明显降低复发率。
2、当复发性涎腺混合瘤出现恶变,或复发性涎腺混合瘤再次手术时出现包膜破裂,为减少瘤细胞种植性复发,可考虑术后辅以放疗。
其他治疗
基因治疗也是可能的治疗方法,具体选择何种治疗方式由医生和患者共同协商决定。
1、基因治疗的作用机制
肿瘤的发生是癌基因的激活与抑癌基因的失活所造成的,基因治疗是以基因为靶点,通过修复有缺陷的基因功能达到治疗的目的。
2、可用于涎腺混合瘤的基因治疗
(1)外源性wt-p53基因可对细胞的抑癌基因进行修复。
(2)单纯疱疹病毒胸苷激酶基因(HSV-TK)/丙氧鸟苷(GCV)系统对涎腺混合瘤具有明显的杀伤作用,可诱导涎腺混合瘤细胞凋亡。
(3)HSV-TK及wt-p53基因联合应用,对肿瘤细胞生长均有明显抑制作用,使肿瘤细胞存活率下降。
睑板腺囊肿也叫霰粒肿,是一种常见的眼病,尤其好发于儿童和青少年。它是由于睑板腺排出管道阻塞,分泌物潴留,刺激周围组织而形成的慢性肉芽肿。如果霰粒肿已经手术切除,但又复发了,可以考虑以下处理的方法:1.保守治疗:如果霰粒肿比较小,没有引起明显的不适,可以先观察,不做特殊处理。有些小的霰粒肿可能会自行吸收或破溃排出。也可以用热敷的方法,促进囊肿吸收。2.手术治疗:如果霰粒肿比较大,或者已经引起了眼部不适,如疼痛、红肿、异物感等,就需要手术切除了。手术的目的是切除囊肿,防止复发
睑板腺囊肿是一种常见的眼部疾病,主要是由于睑板腺分泌的油脂阻塞导致囊肿形成,通常表现为眼睑部位的肿胀、疼痛、灼热感和红肿等症状。接下来将详细介绍睑板腺囊肿的症状及处理方法。一、症状1.眼睑部位肿胀:睑板腺囊肿导致的肿胀通常是局部性的,患者可能会感到眼睛周围区域出现明显的肿胀现象。2.疼痛和灼热感:由于囊肿压迫神经末梢,患者可能会感到眼睑部位的疼痛以及灼热感,严重影响生活质量。3.红肿:睑板腺囊肿会导致眼睑周围组织局部发炎,从而引起红肿的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