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鹏 副主任医师
口腔外科 鹤岗市人民医院
牙龈增生的原因可能是牙结石长时间堆积在牙龈部位导致的,也可能跟不良的口腔习惯或者不良的牙齿生理形态等因素有关系。患者就会出现牙龈增生和呈鲜红色以及暗红色的现象,随着病情发展,也会出现牙龈红肿和有口臭以及容易出血等症状。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抗感染的药物进行治疗。
牙龈瘘管通常无法自愈,必须通过专业治疗消除感染源后才能实现愈合。牙龈瘘管是牙龈与牙根周围骨质之间的异常通道,其形成与牙齿根尖周组织的慢性炎症密切相关。当龋齿、牙髓炎或牙周炎等疾病未及时治疗时,细菌会沿根管扩散至根尖周组织,引发持续炎症反应。炎症破坏牙槽骨和牙周膜后,脓液会穿透骨膜在牙龈表面形成瘘管。即使瘘管口暂时闭合,只要根尖周的感染病灶未彻底清除,炎症仍会反复发作,导致瘘管迁延不愈。治疗牙龈瘘管的核心在于控制感染源。临床需通过口腔检查、X线片或CBCT等影像学手段定位病灶牙,并实施根管治疗
牙龈发炎一般5-7天可能自愈,但若炎症较重或存在持续刺激因素,自愈时间可能延长,甚至需干预治疗才能好转。轻度牙龈发炎多由口腔卫生不佳、食物嵌塞或轻度机械刺激引起,如及时清洁口腔、去除刺激物,炎症可能在5-7天内自行消退。此时牙龈表现为轻度红肿、触碰易出血,无明显疼痛或脓肿。若炎症较重,或存在牙结石、不良修复体等持续刺激,或患者免疫力低下,自愈可能性降低,炎症可能持续加重,出现牙龈肿痛、溢脓、牙周袋形成等,此时需就医进行牙周洁治、局部冲洗上药,甚至口服抗生素,否则可能导致牙槽骨吸收、牙齿松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