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内甲状腺肿
胸内甲状腺肿的诊断

通过普通胸部X线平片和胸部CT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即可诊断胸内甲状腺肿。诊断时需与其它的纵隔内肿物相鉴别,比如胸腺瘤及神经源性肿瘤等。

诊断依据

1、病史

患者一般有颈部肿块或甲状腺肿大史。

2、临床表现

胸内甲状腺肿可引起局部压迫症状,包括胸闷、憋气、气促、咳嗽、声音嘶哑、胸背部痛或胸骨后疼痛、仰卧位时胸部有压迫感等。有些患者可无症状。体格检查可能触及颈部肿大的甲状腺向颈深部至胸腔延伸,但无法触及肿物下极。气管可向健侧移位。

3、影像学表现

胸部X线平片和胸部CT、MRI等可发现胸内甲状腺肿的证据。

鉴别诊断

1、胸腺瘤

胸腺瘤位于前纵隔,但位置比胸内甲状腺肿低,一般与甲状腺组织无相连,CT值较胸内甲状腺肿低,常合并有重症肌无力、单纯红细胞系发育不全、低丙种球蛋白血症等伴瘤症状。可通过临床表现、辅助检查进行鉴别。

2、神经源性肿瘤

常位于后纵隔,多为圆形或椭圆形,密度均匀,边界清晰,可见来自椎间孔及肋间发出的蒂,表明肿物来源于神经。肿瘤若经椎间孔侵入椎管内生长,可在影像学检查肿表现为典型的“哑铃型”特征。可通过影像学检查进行鉴别。

胸内甲状腺肿的类型

根据胸内甲状腺肿的来源及其进入胸骨后的大小分类

1、Ⅰ型胸内甲状腺肿

为不完全胸内甲状腺肿,是颈部甲状腺增大后沿着筋膜向下部分坠入胸腔形成。

2、Ⅱ型胸内甲状腺肿

为完全型胸内甲状腺肿,是颈部甲状腺增大后沿着筋膜向下完全坠入胸腔形成。95%的胸内甲状腺肿都属于Ⅰ型或Ⅱ型。

3、Ⅲ型胸内甲状腺肿

为胸内异位甲状腺,又称为胸内迷走甲状腺肿。是先天性的,胚胎发育过程中甲状腺发生异常产生的,与正常颈部甲状腺可无明显关系。

相关解析
高其宏 副主任医师

普外科 芜湖市第二人民医院

胸内甲状腺肿ct表现

胸内甲状腺CT的表现,完全的胸腔内甲状腺在临床上还是非常少见的,是指在胚胎发育过程中,甲状腺组织完全异位于胸腔。故CT显示甲状腺组织完全位于上纵隔内,这种情况还是少见的。临床多见的是胸骨后甲状腺肿,就是甲状腺肿物或结节性甲状腺肿向胸骨后延伸,甚至导致大部分甲状腺都坠入胸骨后,CT显示大部分甲状腺组织均位于胸锁关节以下。

观看问答
疾病相关 更多»
甲状腺癌是全切还是半切

甲状腺癌选择全切还是半切需根据肿瘤特征、患者情况及治疗目标综合判断,没有绝对优劣。若肿瘤较小、局限在甲状腺内、无周围组织侵犯及淋巴结转移,且患者年轻或有生育需求,半切可能是合理选择。半切能保留部分甲状腺功能,减少术后需终身服药的概率,但需定期监测甲状腺功能及肿瘤复发迹象。若肿瘤较大、侵犯周围组织、存在淋巴结转移或远处转移,或为低分化、未分化癌等高复发风险类型,全切更有利于彻底清除病灶,降低复发风险,但术后需终身服用甲状腺素替代治疗,并可能面临甲状旁腺功能减退、喉返神经损伤等并发症

李锟 副主任医师
促甲状腺激素10严重吗

促甲状腺激素10mIU/L已超出正常范围,通常比较严重,需结合甲状腺功能全面评估病情。促甲状腺激素正常范围因检测方法、人群及医疗机构略有差异,一般成人正常值为0.3-5.0mIU/L,孕早期0.3-4.5mIU/L,孕晚期0.5-5.3mIU/L。当促甲状腺激素达10mIU/L时,提示甲状腺功能可能存在异常,常见于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此时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机体通过反馈机制刺激垂体分泌更多促甲状腺激素,患者可能出现畏寒、乏力、嗜睡、记忆力减退等症状

邓春颖 主任医师
摔伤不红不肿就是疼是骨折吗

摔伤不红不肿就是疼,如果疼痛剧烈、活动受限且伴随骨擦音或骨擦感,可能是骨折;如果疼痛较轻、活动基本正常且无其他骨折特征,则可能不是骨折。当摔伤后出现剧烈疼痛,尤其是特定部位(如关节、骨骼突出处)的疼痛,且活动时疼痛加剧,甚至无法活动受伤部位,同时可能伴随骨擦音或骨擦感,这些症状高度提示可能发生了骨折。即使表面没有红肿,也不能排除骨折的可能性,因为骨折初期可能仅表现为疼痛和功能障碍

陈镇秋 主任医师
促甲状腺激素是什么意思

促甲状腺激素是由脑垂体前叶分泌的一种激素,它在调节甲状腺功能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促甲状腺激素的主要功能是刺激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包括甲状腺素和三碘甲状腺原氨酸,这些激素对机体的新陈代谢、生长发育、神经系统功能等多个方面都有重要影响。促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受到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的调节。当下丘脑感受到血液中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变化时,会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进而刺激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促甲状腺激素再作用于甲状腺,促进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和分泌

邓春颖 主任医师
相关检查 更多»
胸部CT
胸部CT

胸部CT可用于观察胸廓、肺部、纵膈等部位的病变,一般常用的检查方法

疾病专区 更多»
富贵病
高血压 冠心病 高血脂 动脉粥样硬化 急性心肌梗塞 脑中风
更年期
高血压 冠心病 心悸 胸闷 高血脂 动脉粥样硬化
中年男性
早泄 遗精 精液发黄 射精无力 血精 精液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