症状和并发症主要因肿物压迫周围脏器产生,如胸闷、憋气、气促、咳嗽、声音嘶哑等,合并甲亢时会有相关甲亢症状,少数患者是在常规体检中发现肿物,并无相应症状。
典型症状
1、胸闷、憋气、气促、咳嗽、声音嘶哑、胸背部痛或胸骨后疼痛、仰卧位时胸部有压迫感。症状常与体位改变有关,因肿物压迫周围脏器产生,例如累及气管则出现以憋气为主的呼吸困难,累及食管则表现为吞咽困难,压迫喉返神经则造成声音嘶哑等。86%的胸内甲状腺肿患者可出现上述症状。
2、上肢及面部水肿、青紫、胸壁静脉曲张。症状为胸内甲状腺肿压迫上腔静脉所致,临床较为少见。
3、少数患者无症状,是在常规体检胸部X线像上偶然发现纵隔内阴影,后证实为胸内甲状腺肿。
伴随症状
由于该病女性较为多发,可能出现的伴随症状众多,如易激动、烦躁失眠、心悸、乏力、怕热、多汗、消瘦、食欲亢进、大便次数增多或腹泻、女性月经稀少、近端肌肉进行性无力、突眼等。但一般来说,胸内甲状腺肿患者在甲状腺功能正常时常无症状,仅当合并有甲状腺功能亢进时可出现相应的伴随症状。病情发展
胸内甲状腺肿的发展过程一般为
1、颈部包块消失
颈部原有一存在数年的包块,后来肿块不明原因消失。
2、出现与压迫相关的症状
出现胸闷、憋气,活动时甚至感觉呼吸困难的症状。
3、检查发现胸内肿物
经影像学检查发现纵隔内肿块,此肿瘤为颈部肿块坠入纵隔所致,可进一步确定为甲状腺来源。
4、肿物的病情进展
长期存在的胸内甲状腺肿既不能排除肿瘤的恶性变,也不能排除发生甲状腺功能亢进,更有可能因肿瘤内出血或其他原因引起肿瘤的急骤肿大。胸内甲状腺肿短时间内急性肿大可压迫气管对患者生命造成威胁。
并发症
胸内甲状腺肿增大到一定程度之前可能没有任何症状,不断增大后会压迫到周围的组织器官,出现相关症状。
1、压迫到气管,出现以憋气为主的呼吸困难。
2、压迫到食管,表现为吞咽困难。
3、压迫喉返神经,造成声音嘶哑。
4、压迫到血管,出现上肢及面部水肿、青紫、胸壁静脉曲张的上腔静脉综合征。
甲状腺癌选择全切还是半切需根据肿瘤特征、患者情况及治疗目标综合判断,没有绝对优劣。若肿瘤较小、局限在甲状腺内、无周围组织侵犯及淋巴结转移,且患者年轻或有生育需求,半切可能是合理选择。半切能保留部分甲状腺功能,减少术后需终身服药的概率,但需定期监测甲状腺功能及肿瘤复发迹象。若肿瘤较大、侵犯周围组织、存在淋巴结转移或远处转移,或为低分化、未分化癌等高复发风险类型,全切更有利于彻底清除病灶,降低复发风险,但术后需终身服用甲状腺素替代治疗,并可能面临甲状旁腺功能减退、喉返神经损伤等并发症
促甲状腺激素10mIU/L已超出正常范围,通常比较严重,需结合甲状腺功能全面评估病情。促甲状腺激素正常范围因检测方法、人群及医疗机构略有差异,一般成人正常值为0.3-5.0mIU/L,孕早期0.3-4.5mIU/L,孕晚期0.5-5.3mIU/L。当促甲状腺激素达10mIU/L时,提示甲状腺功能可能存在异常,常见于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此时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机体通过反馈机制刺激垂体分泌更多促甲状腺激素,患者可能出现畏寒、乏力、嗜睡、记忆力减退等症状
胸部CT可用于观察胸廓、肺部、纵膈等部位的病变,一般常用的检查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