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皮病型银屑病
红皮病型银屑病的治疗

治疗原则

治疗目的在于控制及稳定病情,减轻皮损和瘙痒等症状,避免相关并发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一般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病情、需求、耐受性、经济承受能力、既往治疗史及药物的不良反应等,综合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中医治疗等。目前本病治疗只能达到近期疗效,不能防止复发。

药物治疗

1、局部治疗药物

外用药物适用于绝大多数银屑病患者,并且是首选治疗方法。治疗时需根据皮损的特点和患者的需求选择不同剂型的外用药物,必要时还可多种药物联合应用。

(1)糖皮质激素:糖皮质激素霜剂或软膏有明显疗效,寻常型银屑病可选用中效或强效糖皮质激素治疗。治疗时需注意避免长期或持续外用,以防引起皮肤萎缩、毛细血管扩张、萎缩纹、紫癜、多毛等不良反应。

(2)维生素D3衍生物:如卡泊三醇或他卡西醇等。适用于静止期斑块状银屑病。有时可与糖皮质激素联合、交替使用,可增加疗效,降低不良反应。

(3)维A酸类药:常用药物有他扎罗汀,可能会引起刺激性皮炎和光敏感等不良反应。用于体表面积小于20%、躯干和四肢部位的静止期斑块状银屑病。此类药物最好与外用糖皮质激素联合,可以减少刺激,增强疗效。维A酸类联合UVB光疗时,可提高疗效,减少光疗的剂量。

(4)钙调磷酸酶抑制剂:常用药物有他克莫司、吡美莫司等,可用于治疗面部、腋窝、乳房下方等部位的银屑病。该类药物可与糖皮质激素联合或序贯外用,发挥协同效应,且能减少糖皮质激素所致的皮肤萎缩。

(5)角质促成剂:常用药物有2%-5%焦油或糠馏油、5%-10%黑豆馏油、蒽林软膏、喜树碱软膏、水杨酸软膏等。

(6)其他:有时还可外用地蒽酚、抗人IL-8单克隆抗体乳膏、辣椒碱等进行治疗。

2、系统治疗药物

常用药物有甲氨蝶呤、环孢素、阿维A、硫唑嘌呤、来氟米特、吗替麦考酚酯等。对于因上呼吸道链球菌感染诱发和加重的银屑病,还可能需使用青霉素、阿奇霉素、利福平等抗生素进行治疗。

3、生物制剂(靶向免疫调节剂)

近年来银屑病的生物治疗取得了较大的进展,一系列针对特异性靶点的生物制剂及小分子药物相继被研制出来,并显示出良好的疗效和安全性。目前国内已被批准用于银屑病临床治疗或正在进行临床试验的生物制剂主要包括依那西普、英夫利西单抗、阿达木单抗、乌司奴单抗以及司库奇尤单抗等,此外还有小分子药物如托法替尼。

物理治疗

1、光疗

光化学疗法(PUVA)、窄谱UVB光疗、308nm准分子激光、308nm准分子光可用于银屑病的治疗。

2、洗浴疗法

如温泉浴、日光浴、海水浴、沙浴等,对银屑病的治疗也可起到一定作用。

心理治疗

银屑病也是一种心身性疾病,心理因素在银屑病的诱发、发展及治疗中具有重要作用。此外银屑病还可引起多种心理问题,因而心理治疗也是银屑病治疗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可采用个别治疗、集体治疗、家庭治疗和社会治疗的方式。

中医治疗

根据中医辨证,给予清热凉血、凉血活血、活血化瘀等中药。须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进行。

1、复方中成药

(1)复方青黛胶囊(丸)、郁金银屑片、银屑灵、银屑冲剂、克银丸、消银颗粒、消银片等主要功效为清热解毒,凉血祛风。用于热毒、血热风盛型寻常型进行期银屑病。

(2)血府逐瘀、活血通脉、润燥止痒等片剂、胶囊、口服液,主要功效为活血化瘀,养血祛风,适用于血瘀风燥型寻常型静止期银屑病。

2、单方及单体中成药

主要有雷公藤、昆明山海棠、白芍总甙胶囊、甘草甜素、甘草酸、补骨脂素。使用过程中,需严格监测血尿常规和肝肾功能。

疾病相关 更多»
糖尿病能吃芋头吗

糖尿病患者可适量吃芋头,但须严格把控食用量,因芋头含碳水化合物,过量摄入易致血糖波动,对病情控制不利。芋头作为一种营养丰富的根茎类蔬菜,富含膳食纤维、维生素以及矿物质等多种对人体有益的成分。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芋头中的膳食纤维能够减缓食物在胃肠道的吸收速度,进而有效控制餐后血糖的急剧升高。同时,芋头所含的维生素和矿物质也有助于提升患者的免疫力,促进整体健康。不过,糖尿病患者在享用芋头时,必须注意控制食用量。芋头中含有一定量的碳水化合物,如果过量食用,会导致血糖水平上升

徐文明 副主任医师
糖尿病2型是什么意思

糖尿病2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主要由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胰岛素抵抗导致血糖水平升高。需通过综合管理控制病情,预防并发症。糖尿病2型的病因颇为复杂,既涉及遗传因素,也受环境因素影响。遗传因素使得某些个体对糖尿病具有更高的易感性。而环境因素,如长期保持不良的生活习惯、营养过剩、体力活动严重不足等,都可能诱发或加重病情。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分泌不足,是糖尿病2型发病的两大核心机制。在疾病早期,糖尿病2型的症状可能并不明显。但随着病情的逐渐发展,患者可能会出现多饮、多食、多尿以及体重下降等典型症状

徐文明 副主任医师
恐艾症和艾滋病的区别

恐艾症和艾滋病是两种不同的疾病,二者的区别分别有病理机制、症状、检测指标等,了解这些区别有助于大家更好的了解自身可能出现的情况。1、病理机制:恐艾症的病理机制主要涉及个体对艾滋病的认知偏差,患者由于缺乏正确的信息来源,可能会将正常现象误解为艾滋病的症状,从而产生过度担忧和恐慌的情绪。艾滋病则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引起的免疫系统疾病,人类免疫缺陷病毒主要攻击CD4+T细胞,导致免疫调节障碍和全面的免疫功能受损

刘赟 副主任医师
疾病专区 更多»
皮肤病
带状疱疹 毛囊炎 尖锐湿疣 手足口病 水痘 风疹
黑癣 叠瓦癣 癣菌疹 毛癣 脓癣 明癣
寄生虫病
蛲虫病 包虫病 蛔虫病 钩虫病 绦虫病 肝吸虫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