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青铜综合征

什么是婴儿青铜综合征?

  • 发病部位:全身
  • 常见病因:
  • 挂号科室:肝病科
  • 检查项目:
  • 典型症状:
  • 注意事项:
什么是婴儿青铜综合征?

婴儿青铜综合征是指由于婴儿体内血清胆红素升高或者肝脏受到损害等原因使得皮肤出现青铜色的一类疾病。其临床主要表现为皮肤、血液、尿液、唾液、汗液等液体出现青铜色,血常规显示红细胞计数减低、血红蛋白降低、网织红细胞增多。这类患儿首先要进行病理检查、B超、胆总管造影等临床检查。

婴儿青铜综合征的病因

婴儿青铜综合征在光照射治疗中或治疗后出现。患儿血清直接胆红素水平升高,容易氧化成胆绿素。而“青铜”色素是胆绿素、胆褐素等,这些色素出现在皮肤、尿液、血清、肝、脾等位置,导致相应部位颜色改变。接受光照治...

查看更多»
婴儿青铜综合征的症状

患儿会有皮肤、血清、尿液颜色的改变,呈棕色。此外还可能伴有溶血现象。患者的肝、脾、肾、心包及腹水呈青铜色,但脑脊液和脑实质色素正常。“青铜”色素对患者的神经系统无损害。典型症状1、光照射治疗中或治疗后...

查看更多»
婴儿青铜综合征的治疗

治疗原则目前尚无特殊疗法,但青铜色本身是无害的良性自然过程,可自然消退。治疗以去除黄疸症状为主。经治疗黄疸消退后,应根据患者病情决定是否继续治疗,以免复发。一般治疗应先停止光照射治疗。停止光疗后,症状...

查看更多»
婴儿青铜综合征 更多»

婴儿青铜综合征,又称青铜综合征,是一种罕见的光疗并发症。主要原因是直接胆红素升高。直接胆红素显著升高的儿童在光疗后很可能患上青铜疾病。这是由于大量的胆红素排泄和胆汁淤积,阻碍了胆管在光疗后排出胆红素光氧化物。另一个是肝损伤。因为孩子年龄比较小,经常伴有肝脏损伤,使胆红素通过光氧化产物不能排出肝脏和胆囊,是光疗的另一个原因。除皮肤、血清和尿液呈青铜色外,有些还可能伴有溶血。青铜颜料本身对神经系统没有影响。青铜疾病与黄疸没有直接关系。治疗本病最重要的是对症治疗,目前尚无特效治疗方法,可以服用一些中药制剂进行治疗,如茵支黄。以上问题仅供参考。具体用药和治疗请参考医生的面对面会诊指南。

相关医生 更多»
欧宏亮

欧宏亮 副主任医师

中国科学院大学宁波华美医院(宁波市第二医院) 肝病科

擅长: 擅长诊治各种肝炎、肝硬化、肝功能异常、乙肝、丙肝、妊娠肝病、脂肪肝、自身免疫性肝...

相关医院 更多»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电话:02028823388

地址:广州市中山二路58号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

电话:057186090073

地址:杭州市庆春东路3号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

电话:010-114(预约挂号),0...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永安路95号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电话:021-64041990(本部...

地址:住院部:上海市徐汇区枫林路180号;东院:上海市徐汇区斜土路的1609号;西院:上海市徐汇区医学院路111号;特需门诊、生殖医学中心(15号楼):上海市小木桥路260号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电话:0451-86662962(总...

地址:哈尔滨市南岗区学府路246号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

电话:0731-85295999,0...

地址:本院:长沙市人民中路139号;五官科楼:韶山北路168号(湖南大剧院对面)

疾病相关 更多»
梨状肌综合征是单侧还是双侧

梨状肌综合征可以是单侧也可以是双侧,具体取决于病因和个体情况,多数患者以单侧发病为主,但少数情况下也可能双侧同时受累。梨状肌综合征主要由梨状肌充血、水肿、痉挛或肥厚等病变,刺激或压迫坐骨神经引起。由于梨状肌位于臀部两侧,单侧梨状肌因外伤(如跌倒时臀部着地)、长期不良姿势(如久坐、跷二郎腿)或过度使用(如跑步、跳跃)导致损伤时,通常仅引发单侧症状(如臀部疼痛、下肢放射痛)

许树才 主任医师
肘管综合征可以自愈吗

肘管综合征一般无法自愈,多因尺神经在肘管内受压或损伤引起,需通过干预解除压迫才能缓解症状,否则可能导致神经功能进行性损害。肘管综合征的常见病因包括肘部骨折畸形愈合、肘关节慢性劳损、肘管内囊肿或肿瘤等,这些因素会使肘管内压力增高,压迫尺神经,导致手部麻木、刺痛、肌肉无力甚至萎缩。若不治疗,神经受压时间过长会出现脱髓鞘改变甚至轴索变性,造成不可逆损伤。早期轻度压迫者可通过避免肘部过度屈曲、佩戴护肘、口服营养神经药物缓解,但中重度患者需手术松解肘管、前移尺神经,才能彻底解除压迫

许树才 主任医师
婴儿肠胀气一般持续到几个月

婴儿肠胀气通常可能持续到3至12个月,具体需结合宝宝月龄、喂养方式及健康状况综合判断。新生儿期(0-1个月)的肠胀气多因消化系统未发育成熟,吞咽羊水或空气导致,一般持续数天至一周,表现为肚子鼓鼓、哼哼唧唧,可能数小时缓解。1-3个月是肠胀气高发期,此时宝宝肠胃功能弱,易消化不良或肠绞痛,肠胀气可能持续2-3周,严重者超1个月;3-6个月随着肠胃功能发育,肠胀气逐渐缓解,但若辅食添加不当或过敏,可能再次引发,持续1-2周;6-12个月肠胀气较少见,但生病或饮食不规律时仍可能出现,持续几天至一周

陈晓玲 副主任医师
婴儿惊跳反射多久消失

婴儿惊跳反射通常在出生后3-6个月逐渐消失,多数健康婴儿在3-4个月时明显减弱,5-6个月完全消退,但具体时间受发育情况、早产、营养及环境等因素影响。正常情况下,足月婴儿的惊跳反射在3个月时开始减弱,4个月时明显减少,5个月基本消失。这是由于随着婴儿神经系统发育成熟,大脑皮层对脊髓低级中枢的控制能力增强,对外界刺激的反应逐渐稳定。早产儿因神经系统发育滞后,反射消失时间可能延迟1-2个月,矫正月龄后评估即可。营养充足的婴儿,若蛋白质、DHA等关键营养摄入良好,反射可能按时甚至稍早消失

陈晓玲 副主任医师
疾病专区 更多»
器官移植
肝移植 肾移植 心脏移植 胚胎移植 造血干细胞移植
黄疸
乙肝 肝硬化 肝癌 肝炎 肝脓肿 肝功能衰竭
肝病
乙肝 丙肝 甲肝 戊肝 丁肝 庚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