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原则
本病无需特殊治疗,必要时可以通过血管扩张剂等药物进行治疗。治疗原则及目的为减轻症状、缓解精神压力。
对症治疗
1、日常注意防寒保暖,锻炼身体,自我按摩双手。
2、必要时可使用血管扩张剂及钙通道剂。
3、多汗者可以用莨菪碱治疗。
药物治疗
1、血管扩张剂
缓解肢端小血管及静脉痉挛,但治疗效果不显著。常用药物有硝苯地平、硫氮卓酮、哌唑嗪、利舍平。
2、α受体阻断药
可缓解外周血管痉挛,阻断中枢交感神经兴奋。常用有盐酸酚苄明和双氢麦角碱。
3、米诺地尔
可局部外用,增加血管供血量。
手术治疗
本病症状严重的患者可以行胸腔镜下交感神经切除术以缓解肢端缺血症状。
物理治疗
患者需要防寒保暖,可以戴毛绒手套,携带暖宝宝。
中医治疗
根据本病的临床表现,可认为本病属于中医“四肢厥冷”的范畴,辨证属于气滞寒凝血瘀证,治疗应当温阳散寒,活血通脉,临床可用桂枝、当归、丹参、独活等中药辨证加减治疗。还可以采用针刺、艾灸、电针等方式治疗。以上中医疗法均需在专业中医医师的指导下进行治疗,切勿自行用药。
抑郁症并非一定是终身病,但存在复发风险,部分患者可能经历慢性或反复发作的病程。通过规范治疗和长期管理,多数患者可实现临床痊愈并维持良好社会功能,但仍有30%-50%患者可能经历病情反复。抑郁症的病程具有显著异质性。首次发作患者经系统治疗后,60%-70%可在6-12个月内达到临床痊愈。然而,抑郁症具有高复发率特征,未接受维持治疗的患者1年内复发率可达40%-50%,5年内复发率超过80%。复发风险与遗传易感性、残留症状、社会心理应激、治疗依从性等因素密切相关
毛周角化症通常无法自愈,但症状可能随年龄增长或护理改善而减轻。毛周角化症是一种慢性毛囊角化性皮肤病,以毛囊口角化过度、形成针尖至粟粒大小的丘疹为特征,常见于上臂外侧、大腿前侧等部位,冬季症状加重,夏季缓解。其发病与遗传因素密切相关,约50%-70%的患者存在家族史,基因突变导致皮肤细胞代谢异常,这种遗传倾向难以通过自身调节逆转。维生素A缺乏、内分泌紊乱、皮肤干燥及代谢障碍等因素可能加重病情。例如,维生素A缺乏会直接导致毛囊上皮角化异常,而干燥环境或过度清洁会破坏皮肤屏障,进一步刺激角质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