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原则
本病的治疗目的是减缓不自主运动,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医生会根据病因、临床症状给予个体化治疗方案。如症状性手足徐动症患者在缓解症状的同时积极治疗原发病。治疗以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为主。但是,无论是内科治疗还是外科手术,对此病疗效均不佳。
对因治疗
手足徐动症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一组综合征,因此要明确病因,在缓解症状的同时积极治疗原发病。如中风偏瘫患者遵医嘱进行康复训练,炎症性疾患进行抗感染治疗。
一般治疗
1、患者要保持良好的心态和充足的睡眠。
2、高血压患者应配合医生调节血压。
3、脑卒中患者应积极进行康复训练。
药物治疗
1、镇静剂
各种镇静剂(如苯巴比妥、地西泮、硝西泮、氟哌啶醇、硫必利等)均可使不自主运动暂时延缓,抑制中枢神经系统从而达到镇静效果。苯巴比妥可以用于治疗手足徐动症,但只对少数患者有效。氟哌啶醇、硫必利起始宜小剂量,常引起嗜睡。氟哌啶醇使用时锥体外系反应较重,如明显的扭转痉挛、不能静坐及帕金森。
2、抗胆碱能药物
抗胆碱能药物(如苯海索、东莨菪碱等)在治疗原发性手足徐动中,50%的儿童患者和40%的成人患者可获中等程度或显著的疗效。但此类药物对中枢神经和周围神经的影响较大,患者常常无法耐受有效的治疗剂量,而且疗效难以持久。如苯海索常出现口干、眼花、尿储留等不良反应。
3、肉毒毒素注射治疗
肉毒毒素在神经科治疗领域的应用是近年来的一大进展。肉毒毒素对各种肌张力障碍都有效。A型肉毒毒素可以用于手足徐动症,但对12岁以下的儿童和有心、肝、肺疾病的患者应该谨慎使用,并且要充分考虑注射点和注射剂量。
手术治疗
1、手术适应症
对于上述内科治疗效果均不佳的手足徐动症患者,可考虑行脑立体定向手术。
2、手术目的
脑立体定向手术用镜像来代替目测,用机械来代替手指,找到颅内病变,可以精准地穿刺到病变的中心,最大程度减少对脑组织的损伤,降低手术风险,减少并发症。
3、手术方式
(1)立体定向毁损手术:常应用的毁损部位有苍白球内侧部、丘脑腹中间核的前部、小脑齿状核、靶点坐标(Forel-H区)。
(2)慢性电刺激术:如脊髓慢性电刺激、丘脑慢性电刺激、小脑皮质慢性电刺激等。
后者以其微创、具有可逆性、双侧手术不良反应小而有取代前者的趋势。但由于手术本身都具有一定的风险,加上疗效尚不肯定,因此要严格掌握手术指征。
中医治疗
中医对手足徐动症的主要干预手段是药物治疗,临床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治疗过程中要审证求因,辨证论治。
1、邪壅经络
(1)临床表现:头痛,项背强直,恶寒发热,无汗或汗出,肢体酸重,甚至口噤不能语,四肢抽搐,舌苔薄白或白腻,脉浮紧。
(2)治法:祛风散寒,燥湿和营。
(3)代表方:羌活胜湿汤。
2、肝经热盛
(1)临床表现:高热头痛,口噤齿,手足躁动,甚则项背强急,四肢抽搐,角弓反张,舌质红绛,舌苔薄黄或少苔,脉弦细而数。
(2)治法:清肝潜阳,息风镇痉。
(3)代表方:羚角钩藤汤。
3、阳明热盛
(1)临床表现:壮热汗出,项背强急,手足挛急,甚则角弓反张,腹满便结,口渴喜冷饮,舌质红,苔黄燥,脉弦数。
(2)治法:清泄胃热,增液止痉。
(3)代表方:白虎汤合增液承气汤。
4、心营热盛
(1)临床表现:高热烦躁,神昏谵语,项背强急,四肢抽搐,甚则角弓反张,舌质红绛,苔黄少津,脉细数。
(2)治法:清心透营,开窍止痉。
(3)代表方:清营汤。
5、瘀血内阻
(1)临床表现:头痛如刺,痛有定处,形体消瘦,项背强直,四肢抽痛,舌质紫暗,边有瘀斑、瘀点,脉象细涩。
(2)治法:活血化瘀,通窍止痉。
(3)代表方:通窍活血汤。
6、痰浊阻滞
(1)临床表现:头痛昏蒙,神识呆滞,项背强急,四肢抽搐,胸脘满闷,呕吐痰涎,舌苔白腻,脉滑或弦滑。
(2)治法:豁痰开窍,息风止痉。
(3)代表方:涤痰汤。
7、阴血亏虚
(1)临床表现:项背强急,四肢麻木,抽搦或筋惕,头目昏眩,自汗,神疲气短,或低热,舌质淡或舌红无苔,脉细数。
(2)治法:滋阴养血,息风止痉。
(3)代表方:四物汤合大定风珠。
以上中医疗法均需在专业中医医师的指导下进行治疗。
建议及时到神经内科就诊进行针对性的检查,有利于明确诊断后对症治疗和具体治疗方案,请和医生沟通确定方案,治疗方案的确认检查结果以及身体状况,精神状态直接相关,一定要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然后配合医生进行治疗,有利于病情的有效控制,定期复诊观察治疗效果,有利于医生对病情的掌握。
手足口病,听起来就让家长们心头一紧的传染病,到底会让孩子们感到痒吗?💡手足口病会痒吗?🤔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主要发生在三岁以下儿童身上。会导致手、脚和口腔出现疱疹。手足口病的疱疹大多数情况下是不会痒的,只是导致皮肤上出现一些皮疹。由于个体差异和病情的不同,部分患者可能会在疱疹部位感到轻微的瘙痒,这可能是由于疱疹感染导致的局部炎症反应所致。此外,如果手足口病患者在发病期间接触到某些刺激性物质或过敏原,也可能引发接触性皮炎或湿疹等皮肤问题,从而加重瘙痒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