迟发性运动障碍
迟发性运动障碍的治疗

治疗原则

目前临床上对于迟发性运动障碍并没有有效的治疗措施。医生通常会让患者停用或更换致病药物,同时可能给予多巴胺受体激动剂、氧自由基清除剂、钙离子通道拮抗剂、物理治疗等改善症状。对于药物、物理治疗无效者,可能建议行脑深部电刺激。

药物治疗

对于迟发性运动综合征并没有完全有效地治疗药物,具体的药物治疗包括以下几种:

1、换用抗精神病药物

对于长期服用抗精神病药物的精神病患者,如果出现迟发性运动障碍,一定不可以骤然停药,医生会根据症状的轻重来给予相应的用药措施,具体如下:

(1)如果迟发性运动障碍患者的症状较轻,并且可耐受,可继续观察。

(2)如果精神症状较为稳定,可以逐步减少抗精神药物的剂量,直至停药。

(3)对于部分患者,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选用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临床常用的有氯氮平。

2、停用抗胆碱能药物

对于出现急性锥体外系不良反应的患者,使用抗胆碱能药物可以有效改善症状,但是在一定程度上会加重迟发性运动障碍的症状。所以对于此类患者,如果出现迟发性运动障碍,应当及时停用抗胆碱类药物。

3、多巴胺受体激动剂

多巴胺受体激动剂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有效的改善患者多巴胺受体的超敏状态,但是在一定程度上会加重患者精神病的症状,所以在临床上应用此类药物一定要严格遵照医嘱,不可以擅自用药。常用的多巴胺受体激动剂有溴隐亭。

4、氧自由基清除剂

有研究表明,迟发性运动障碍患者在加用褪黑激素治疗后,其迟发性运动障碍的症状会得到改善。

5、钙离子通道拮抗剂

钙离子通道拮抗剂可以有效的抑制迟发性运动障碍患者的肌肉痉挛,减轻吐舌以及不自主运动。常用的药物有硝苯地平。

6、GABA受体激动剂

美国精神病学会指南推荐GABA受体激动剂可用于迟发性运动障碍的短期治疗。常用的药物有地硝西泮、氯硝西泮等。

7、H1受体阻断剂

有报道称可以采用H1受体阻断剂来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迟发性运动障碍症状。常用的药物为赛庚啶。

手术治疗

脑深部电刺激是近年来新开展的治疗运动障碍性疾病的神经外科手术方法,适用于其他治疗方法无效的严重患者。在该治疗中,医生会在患者大脑的特定区域植入电极,当电极固定后,将刺激器(一种类似起搏器的装置)植入上胸部皮肤下,并植入一根导线连接大脑的电极和胸部的刺激器,通过刺激器来控制刺激量,达到治疗的目的。

物理治疗

经颅磁刺激是一种非侵入性的治疗方法,利用脉冲磁场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主要是大脑),改变皮质神经细胞的膜电位,使之产生感应电流,影响脑内代谢和神经电活动,从而缓解症状。

相关解析
高秋 副主任医师

心内科 宜兴市人民医院

迟发性运动障碍可以手术治疗吗?

迟发性运动障碍一般是属于大脑运动神经元方面的病变,一般手术治疗效果不佳。需要去医院神经内科进一步检查确诊后,根据检查结果对症处理。一般治疗原则以药物治疗为主。平时注意合理饮食,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多喝水,少吃辛辣刺激食品,适当保暖,避免受凉,加强护理,定期复查。

观看问答
疾病相关 更多»
运动前喝葡萄糖的禁忌

运动前喝葡萄糖的禁忌主要包括浓度过高、过量饮用、饮用时机不当及特殊人群盲目使用,需根据个体情况严格把控葡萄糖的摄入浓度、剂量和时机。高浓度葡萄糖溶液可能引发胃部不适,因高糖分需更多水分稀释,易导致腹胀、腹痛甚至脱水,尤其在运动时加重肠胃负担。过量饮用葡萄糖会导致血糖快速上升后骤降,引发头晕、乏力等低血糖反应,同时未被消耗的糖分可能转化为脂肪堆积。饮用时机不当,如临近运动时饮用,可能因葡萄糖未完全吸收导致能量供应延迟,或因运动中呼吸急促引发胃部不适

邓春颖 主任医师
应激障碍症pstd还是ptsd

应激障碍症的正确医学术语是PTSD,全称为创伤后应激障碍,也就是Post-TraumaticStressDisorder,而非“PSTD”。PTSD是一种由突发性灾难事件、自然灾害、暴力袭击或强烈精神应激引发的严重精神障碍。其核心特征是创伤性事件后,患者反复经历创伤记忆的再体验,如噩梦、闪回,即感觉事件再次发生,伴随剧烈心跳、出汗等生理反应。患者还会刻意回避与创伤相关的场景、人物或话题,出现情感麻木、兴趣丧失,甚至与他人疏远

徐莉萍 主任医师
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能治愈吗

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通常不能治愈。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的自身免疫性肝病,以肝内胆汁淤积、循环血液中出现抗线粒体抗体和肝内小胆管进行性、非化脓性炎症性破坏为特征,最终可能导致广泛性肝管破坏、胆汁性肝硬化甚至肝衰竭。目前,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的病因尚未完全阐明,可能与免疫系统疾病、遗传因素等多种因素有关。由于病因复杂且疾病呈进行性发展,现有的治疗手段主要是控制病情进展、缓解症状,而无法从根本上逆转疾病

付志强 副主任医师
运动能降血压吗

运动一般能降血压,规律且适宜的运动有助于调节身体机能,对降低血压有积极作用。运动一般能降血压,是因为运动可以增强心脏功能,使心脏每次收缩时泵出的血液量增加,从而提高血液循环效率,减轻心脏负担,有助于降低血压。同时,运动还能促进血管扩张,改善血管弹性,降低血管阻力,使血液流动更加顺畅,进而起到降低血压的效果。此外,运动还能帮助控制体重、减轻压力、改善睡眠等,这些因素都对血压的稳定有益。如果存在严重的心血管疾病,如不稳定型心绞痛、近期发生过心肌梗死、严重的心律失常等,不建议通过运动降血压

罗勇 主任医师
疾病专区 更多»
慢性病
糖尿病 高血压 冠心病 强直性脊柱炎 银屑病 癫痫
出汗
盗汗 自汗 冷汗 小儿多汗 产后多汗 手汗症
老年人疾病
糖尿病 高血压 冠心病 高血脂 动脉粥样硬化 动脉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