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原则
目前临床上对于迟发性运动障碍并没有有效的治疗措施。医生通常会让患者停用或更换致病药物,同时可能给予多巴胺受体激动剂、氧自由基清除剂、钙离子通道拮抗剂、物理治疗等改善症状。对于药物、物理治疗无效者,可能建议行脑深部电刺激。
药物治疗
对于迟发性运动综合征并没有完全有效地治疗药物,具体的药物治疗包括以下几种:
1、换用抗精神病药物
对于长期服用抗精神病药物的精神病患者,如果出现迟发性运动障碍,一定不可以骤然停药,医生会根据症状的轻重来给予相应的用药措施,具体如下:
(1)如果迟发性运动障碍患者的症状较轻,并且可耐受,可继续观察。
(2)如果精神症状较为稳定,可以逐步减少抗精神药物的剂量,直至停药。
(3)对于部分患者,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选用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临床常用的有氯氮平。
2、停用抗胆碱能药物
对于出现急性锥体外系不良反应的患者,使用抗胆碱能药物可以有效改善症状,但是在一定程度上会加重迟发性运动障碍的症状。所以对于此类患者,如果出现迟发性运动障碍,应当及时停用抗胆碱类药物。
3、多巴胺受体激动剂
多巴胺受体激动剂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有效的改善患者多巴胺受体的超敏状态,但是在一定程度上会加重患者精神病的症状,所以在临床上应用此类药物一定要严格遵照医嘱,不可以擅自用药。常用的多巴胺受体激动剂有溴隐亭。
4、氧自由基清除剂
有研究表明,迟发性运动障碍患者在加用褪黑激素治疗后,其迟发性运动障碍的症状会得到改善。
5、钙离子通道拮抗剂
钙离子通道拮抗剂可以有效的抑制迟发性运动障碍患者的肌肉痉挛,减轻吐舌以及不自主运动。常用的药物有硝苯地平。
6、GABA受体激动剂
美国精神病学会指南推荐GABA受体激动剂可用于迟发性运动障碍的短期治疗。常用的药物有地硝西泮、氯硝西泮等。
7、H1受体阻断剂
有报道称可以采用H1受体阻断剂来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迟发性运动障碍症状。常用的药物为赛庚啶。
手术治疗
脑深部电刺激是近年来新开展的治疗运动障碍性疾病的神经外科手术方法,适用于其他治疗方法无效的严重患者。在该治疗中,医生会在患者大脑的特定区域植入电极,当电极固定后,将刺激器(一种类似起搏器的装置)植入上胸部皮肤下,并植入一根导线连接大脑的电极和胸部的刺激器,通过刺激器来控制刺激量,达到治疗的目的。
物理治疗
经颅磁刺激是一种非侵入性的治疗方法,利用脉冲磁场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主要是大脑),改变皮质神经细胞的膜电位,使之产生感应电流,影响脑内代谢和神经电活动,从而缓解症状。
运动前喝葡萄糖的禁忌主要包括浓度过高、过量饮用、饮用时机不当及特殊人群盲目使用,需根据个体情况严格把控葡萄糖的摄入浓度、剂量和时机。高浓度葡萄糖溶液可能引发胃部不适,因高糖分需更多水分稀释,易导致腹胀、腹痛甚至脱水,尤其在运动时加重肠胃负担。过量饮用葡萄糖会导致血糖快速上升后骤降,引发头晕、乏力等低血糖反应,同时未被消耗的糖分可能转化为脂肪堆积。饮用时机不当,如临近运动时饮用,可能因葡萄糖未完全吸收导致能量供应延迟,或因运动中呼吸急促引发胃部不适
应激障碍症的正确医学术语是PTSD,全称为创伤后应激障碍,也就是Post-TraumaticStressDisorder,而非“PSTD”。PTSD是一种由突发性灾难事件、自然灾害、暴力袭击或强烈精神应激引发的严重精神障碍。其核心特征是创伤性事件后,患者反复经历创伤记忆的再体验,如噩梦、闪回,即感觉事件再次发生,伴随剧烈心跳、出汗等生理反应。患者还会刻意回避与创伤相关的场景、人物或话题,出现情感麻木、兴趣丧失,甚至与他人疏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