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神经损伤

什么是副神经损伤?

  • 发病部位:神经
  • 常见病因:
  • 挂号科室:神经内科
  • 检查项目:
  • 典型症状:肌肉萎缩、麻痹
  • 注意事项:
什么是副神经损伤?

副神经损伤,即支配转颈运动、耸肩运动以及控制咽喉一般感觉的第十一对颅神经由于各种原因被损伤而引起的一系列症候表现。其损伤因素主要分为外周性损伤与核性损伤两大类,前者主要为手术治疗操作不当、颅底骨折、肿瘤压迫及损伤、枪弹伤以及其他各种因素,后者则为延髓的病变。副神经损伤常引起所支配肌肉的萎缩、瘫痪、运动障碍等各种表现。

副神经损伤的病因

副神经损伤主要由于颈后三角区手术损伤引起,偶有报道颈部外伤或肌损性副神经损伤也可引起本病的发生。基本病因1、手术损伤副神经损伤常由于颈部手术误伤造成,外科医生在进行颈后淋巴结活检术或其他手术时,可能会...

查看更多»
副神经损伤的症状

副神经损伤会导致斜方肌萎缩及斜方肌功能障碍,患者常表现患肩不适、无力、疼痛、麻木、耸肩困难,患侧肩部无法上抬至90°以上,肩部下垂等,并可伴有牵拉感。典型症状1、肩部不适常表现为肩部的无力、疼痛或麻木...

查看更多»
副神经损伤的治疗

治疗原则副神经为纯运动神经,且在颈后三角区损伤部位接近末梢,因此可进行手术松解,多数疗效较理想,且恢复较快。同时可辅以药物治疗或中医治疗。药物治疗营养神经类药物:若进行手术治疗,术后可予以患者维生素B...

查看更多»
副神经损伤与卡压是怎么引起的? 更多»

现在主要是副神经损伤受到卡压,会出现身体局部的疼痛,肿胀,不舒服,对身体是有一定影响的,需要去医院做个详细检查,必要时需要重新用手术治疗,手术以后才能够控制疾病,注意多休息,避免过于劳累,可以做个局部的按摩,理疗,热敷。

相关医生 更多»
陆正齐

陆正齐 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神经内科

擅长: 脑血管病、脱髓鞘疾病、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头痛、帕金森病和痴呆等。

相关医院 更多»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电话:020-61641114;02...

地址:广州大道北1838号南方医科大学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电话:021-52889999(本院...

地址:总院:上海市乌鲁木齐中路12号;东院:浦东新区红枫路525号(近明月路);北院:宝山区陆翔路108号(镜泊湖路518号);江苏路分部:江苏路796号;静安分院:上海市西康路259号(新闸路口);肝病门诊:上海市静安区长乐路1040号;西院:闵行区金光路958号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

电话:021-34186000(总机...

地址:总院:上海市瑞金二路197号(永嘉路口);北院:嘉定区嘉定新城中心区(马陆镇)希望路999号;远洋分院:上海市徐汇区淮海中路1174号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

电话:0571-87783777(总...

地址:解放路院区:浙江杭州市解放路88号;滨江院区:浙江省杭州市滨江区江虹路1511号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电话: 医院总机:0371-6691...

地址:河医院区:郑州市建设东路1号;郑东院区:河南省郑州市郑东新区龙湖中环路与龙翔七街交叉口郑州大学一附院东区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

电话:0731-89752088/2...

地址:中国湖南长沙市湘雅路87号

疾病相关 更多»
神经鞘瘤属于什么肿瘤

神经鞘瘤属于良性肿瘤。它起源于神经鞘的施万细胞,是神经系统较为常见的肿瘤类型之一。从肿瘤特性来看,神经鞘瘤通常生长缓慢,病程较长,有完整的包膜,与周围组织界限相对清楚。它可发生于身体的各个部位,如颅内、椎管内以及四肢等周围神经。不同部位的神经鞘瘤表现各异,例如颅内听神经鞘瘤,常以一侧耳鸣、听力下降起病;椎管内神经鞘瘤可压迫脊髓,引起一侧肢体感觉运动障碍等;四肢的神经鞘瘤多表现为局部的肿块,可伴有疼痛或感觉异常。在治疗方面,手术切除是神经鞘瘤的主要治疗方法

潘琪 主任医师
神经一旦损伤就是永久的吗

神经损伤不一定是永久性的,其恢复可能性主要取决于损伤类型和严重程度。这是神经病学领域的重要临床特征,根据损伤程度可分为神经失用、轴突断裂和神经断裂三种类型,各自具有不同的预后特点。从神经病理学角度分析,神经损伤后的修复能力与损伤程度密切相关。神经失用属于最轻微损伤,仅影响髓鞘而轴突完整,通常2-8周可完全恢复。轴突断裂时轴突受损但神经内膜完整,以每天1-3mm的速度再生,可能需要数月时间。神经断裂最为严重,需手术吻合后才可能再生,且功能恢复往往不完全

周香雪 副主任医师
疾病专区 更多»
慢性病
糖尿病 高血压 冠心病 强直性脊柱炎 银屑病 癫痫
出汗
盗汗 自汗 冷汗 小儿多汗 产后多汗 手汗症
老年人疾病
糖尿病 高血压 冠心病 高血脂 动脉粥样硬化 动脉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