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病因尚不明确,但是有学者提出相关发病机制学说,如脊髓动力学说、生长发育失衡学说、颈椎外伤学说等。
基本病因
1、脊椎动力学说
长期屈颈会引起硬膜囊后壁被牵拉并且向前方移位压迫颈髓,从而导致脊髓前角血供异常,继发支配相关肌肉的神经源出现损害。
2、生长发育失衡学说
患者脊柱和硬脊膜发育不平衡,两者的长度不匹配。正常情况下,颈部直立硬膜囊是放松的;屈颈时,因为硬脊膜的增长,硬膜囊也会适度伸长。但当脊柱和硬脊膜发育不平衡时,颈直立时硬膜囊紧张,屈颈时硬膜囊不能代偿硬脊膜长度的增加,从而造成硬膜囊后壁向前移位,影响前部脊髓的血供。
3、颈椎外伤学说
反复及持续屈颈可引起颈部慢性外伤或椎管相应部位的微循环改变,从而导致颈脊髓前角缺血、缺氧,造成上肢肌肉萎缩。
4、其他
部分学者认为该病可能与免疫、遗传有关。
危险因素
颈椎外伤学说认为,从事重体力劳动是青年上肢远端肌萎缩的风险因素。
胆囊萎缩并没有绝对“缩小到多小即算严重”的固定数值标准,但当胆囊长径小于3厘米、前后径小于1厘米,或胆囊几乎完全失去正常形态、仅剩薄层纤维组织时,通常提示病情较严重,需高度重视。胆囊的主要功能是储存和浓缩胆汁,正常成人胆囊长径约7-10厘米,前后径约3-4厘米。当胆囊因慢性胆囊炎、胆囊结石长期刺激发生萎缩时,其储存和浓缩胆汁的能力会显著下降,影响消化功能。若萎缩至上述范围,往往意味着胆囊已失去正常生理功能,且可能伴随胆囊壁增厚、钙化,甚至存在癌变风险
内痔胶圈套扎术后,痔核通常需要5-7天开始萎缩脱落。这是通过橡胶圈的机械性绞窄作用,阻断痔核血供,导致组织缺血坏死而实现的病理生理过程。整个治疗周期约需2周完成,期间会经历炎症反应、组织坏死和最终脱落三个阶段。从病理生理学角度分析,套扎后的痔核会立即出现静脉回流受阻,随后动脉供血逐渐中断。48小时内痔核开始出现淤血和水肿,3-5天时缺血达到高峰,黏膜呈现紫黑色坏死改变。第5-7天坏死组织与周围健康组织分离,伴随胶圈一同脱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