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断该病需要根据临床症状、体征、病史特征,以及神经电生理检查和颈椎MRI检查。在诊断过程中,医生需要排除颈椎病伴上肢萎缩、运动神经元等疾病。
诊断依据
1、病史
20岁以下男性,长期从事重体力劳动,或有家族遗传史、颈椎外伤史。
2、症状
(1)双侧上肢远端肌无力。
(2)“斜坡征”:肌肉的萎缩不对称,以前臂尺侧肌肉为主,桡侧常不受累。
(3)“伸指震颤”:伸指时手指不自主震颤。
(4)“寒冷麻痹”:低温状态下震颤与无力会加重,当温度升高时逐渐好转。
(5)“肌束颤动”:手部及前臂肌肉不自觉颤动。
(6)少数患者可有感觉异常,在病程初期可有轻度上肢不适。
3、体征
肌肉萎缩、肌力下降、伸指震颤。
4、辅助检查
(1)颈部屈曲位MRI:出现典型“膜-壁分离”现象。
(2)神经电生理检查:常提示下颈段神经元损害及患侧神经CMAP不成比例下降。
鉴别诊断
1、颈椎病伴上肢肌萎缩
好发于中老年患者,40~60岁多见,病程多呈缓慢进展,多数颈椎病伴上肢肌萎缩患者无或有轻微感觉减退,病程长的患者可能出现不同程度的肢体感觉障碍,通常不存在锥体束征阳性的表现。神经电生理检查和颈椎MRI检查可鉴别。颈椎病伴上肢肌萎缩神经电生理检查通常提示神经受损呈阶段性,且损害多为单侧或双侧呈不对称性;颈椎MRI检查提示颈椎呈明显退行性改变,并存在椎管或椎间孔局部狭窄以及神经根受压等表现。
2、运动神经元病
好发于中老年患者,40~60岁多见,运动神经元病起病隐匿,病情呈持续进展。患者多表现为单侧肢体局部肌肉无力、肌肉萎缩,逐渐累及其他部位或肢体。根据起病位置不同,可以出现肢体无力、吞咽困难、呛咳、口齿不清,甚至呼吸困难等症状,多数患者最终可死于因呼吸肌无力而导致的呼吸困难。运动神经元病患者多存在锥体束征阳性,一般无感觉障碍。神经电生理检查及颈椎MRI检查可鉴别。运动神经元病神经电生理检查仅提示相应部位的神经改变,颈椎MRI检查多无明显的脊髓、神经根受压以及椎管或椎间孔狭窄等异常表现。
胆囊萎缩并没有绝对“缩小到多小即算严重”的固定数值标准,但当胆囊长径小于3厘米、前后径小于1厘米,或胆囊几乎完全失去正常形态、仅剩薄层纤维组织时,通常提示病情较严重,需高度重视。胆囊的主要功能是储存和浓缩胆汁,正常成人胆囊长径约7-10厘米,前后径约3-4厘米。当胆囊因慢性胆囊炎、胆囊结石长期刺激发生萎缩时,其储存和浓缩胆汁的能力会显著下降,影响消化功能。若萎缩至上述范围,往往意味着胆囊已失去正常生理功能,且可能伴随胆囊壁增厚、钙化,甚至存在癌变风险
内痔胶圈套扎术后,痔核通常需要5-7天开始萎缩脱落。这是通过橡胶圈的机械性绞窄作用,阻断痔核血供,导致组织缺血坏死而实现的病理生理过程。整个治疗周期约需2周完成,期间会经历炎症反应、组织坏死和最终脱落三个阶段。从病理生理学角度分析,套扎后的痔核会立即出现静脉回流受阻,随后动脉供血逐渐中断。48小时内痔核开始出现淤血和水肿,3-5天时缺血达到高峰,黏膜呈现紫黑色坏死改变。第5-7天坏死组织与周围健康组织分离,伴随胶圈一同脱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