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断
根据原发病灶、病史及临床表现,结合头颅CT和MRI,一般可以做出明确的诊断。医生在临床诊断的过程中,还应注意排查硬脑膜下血肿、硬脑膜外脓肿及脑脓肿等疾病。
鉴别诊断
1、与脑脓肿相鉴别
脑脓肿是一种感染性的疾病,常见于颅外感染、开放性颅脑损伤、开颅术后感染,根据来源可分为直接来自邻近化脓性病灶的脑脓肿、血源性脑脓肿、创伤性脑脓肿、医源性脑脓肿和隐源性脑脓肿,它可以散及各个部位,但以大脑中动脉分布区最为多见。脑脓肿患者可出现发热、头痛、乏力、颅内压增高等症,与硬脑膜下脓肿的鉴别较困难,需借助脑血管造影或CT扫描确诊。
2、与硬脑膜下血肿相鉴别
硬脑膜下血肿约占外伤性颅内血肿的40%,多属于急性或亚急性。硬脑膜下血肿在CT扫描血管造影上与硬膜下脓肿有相似的征象,可通过病史、周围血象及脑脊液常规化验鉴别之。
3、与硬脑膜外脓肿相鉴别
一般说来,脑膜外脓肿症状轻,CT扫描病灶局限,呈梭形,增强扫描脓肿内缘的强化带显著。脓肿内缘在MRI T1或T2像上均为低信号的弧形环带。而硬脑膜下脓肿症状重、CT扫描病灶范围较广泛,覆盖于大脑半球表面,常向大脑纵裂延伸,增强扫描脓肿内缘的强化带纤细,呈新月形,MRI图像不出现低信号的环带,鉴别并不难。但当硬脑膜外脓肿位于一侧大脑半球表面而硬脑膜下积脓较局限时,鉴别就会发生困难。
硬下疳一般在形成后1-4周内溃烂,部分患者可能在24小时至2-3天内快速溃烂,而少数进展缓慢者可能延迟至数周。溃烂时间受个体免疫状态、感染螺旋体数量及病情发展速度影响。硬下疳是梅毒一期典型表现,由梅毒螺旋体感染引发。感染后2-4周,螺旋体在入侵部位引发炎症反应,形成硬下疳。初期表现为单发、无痛性小红斑或丘疹,迅速发展为圆形或椭圆形硬结,边界清晰,表面可出现糜烂或溃疡,基底较硬,有浆液性渗出物。多数情况下,硬下疳在形成后1-4周内溃烂,但具体时间因个体差异而异
耳后淋巴癌的淋巴结质地通常较硬,类似触摸鼻尖或额头的硬度,且可能固定不动,但早期或部分特殊类型也可能表现为稍软或韧的质地,需结合其他症状综合判断。淋巴癌的淋巴结质地硬主要与肿瘤细胞快速增殖、纤维组织增生有关。癌细胞大量浸润淋巴结后,会破坏正常淋巴结构,导致淋巴结失去弹性、质地变硬,且因与周围组织粘连而活动度差。部分低度恶性淋巴瘤早期可能因细胞分化较好、纤维化程度低,表现为稍软的韧性结节;而炎症引起的淋巴结肿大通常质地较软、活动性好,可借此与淋巴癌初步区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