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原则
硬脑膜下脓肿的治疗包括一般治疗、药物治疗以及手术治疗,此外对于原发病引起的硬脑膜下脓肿还应积极治疗其原发病。
一般治疗
体质差者应加强支持疗法,增强机体抵抗力,调整饮食结构,口服或鼻饲要素饮食,加强营养。同时可静脉滴注白蛋白、血浆、氨基酸、脂肪乳。
药物治疗
1、选用广谱抗生素或敏感抗生素,控制感染,防止进一步扩散。
2、颅内压高者应用脱水、利尿剂降颅压。
3、体温高者应用物理降温或使用解热镇痛药物降温,有条件者可应用冰帽,待温度恢复正常后可停用。
4、有癫痫者可应用抗癫痫药物。
手术治疗
要求紧急开颅清除脓肿,手术可以是多孔引流或大骨瓣切除后引流。由于脓液易积聚在脑沟或脑裂内以及炎症引起硬脑膜下腔内黏连,因此单纯多孔引流难以彻底清除脓肿,特别是多房脓肿、大脑镰旁和颅后窝脓肿。手术宜以脓肿最厚处为中心做骨瓣开颅并摒弃骨瓣,尽可能多地清除脓液和坏死组织以及近硬脑膜的一层包膜,与脑皮质黏连的包膜不要勉强切除。硬脑膜敞开,术后脓腔内放导管或引流物,便于术后引流和抗生素液冲洗,一般在术后7天内拔除。
硬下疳一般在形成后1-4周内溃烂,部分患者可能在24小时至2-3天内快速溃烂,而少数进展缓慢者可能延迟至数周。溃烂时间受个体免疫状态、感染螺旋体数量及病情发展速度影响。硬下疳是梅毒一期典型表现,由梅毒螺旋体感染引发。感染后2-4周,螺旋体在入侵部位引发炎症反应,形成硬下疳。初期表现为单发、无痛性小红斑或丘疹,迅速发展为圆形或椭圆形硬结,边界清晰,表面可出现糜烂或溃疡,基底较硬,有浆液性渗出物。多数情况下,硬下疳在形成后1-4周内溃烂,但具体时间因个体差异而异
耳后淋巴癌的淋巴结质地通常较硬,类似触摸鼻尖或额头的硬度,且可能固定不动,但早期或部分特殊类型也可能表现为稍软或韧的质地,需结合其他症状综合判断。淋巴癌的淋巴结质地硬主要与肿瘤细胞快速增殖、纤维组织增生有关。癌细胞大量浸润淋巴结后,会破坏正常淋巴结构,导致淋巴结失去弹性、质地变硬,且因与周围组织粘连而活动度差。部分低度恶性淋巴瘤早期可能因细胞分化较好、纤维化程度低,表现为稍软的韧性结节;而炎症引起的淋巴结肿大通常质地较软、活动性好,可借此与淋巴癌初步区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