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髓前动脉综合征是由各种原因引起脊髓前动脉闭塞所导致的,其中动脉硬化、动脉血管栓塞、外伤、脊髓压迫等是导致脊髓前动脉综合征的主要原因。
基本病因
1、动脉疾病
(1)主动脉疾病:主动脉硬化目前认为是最常见的原因,还有胸腹主动脉动脉瘤、主动脉瘤破裂修复术后等。
(2)椎动脉疾病:如双侧椎动脉阻塞造成脊髓前动脉闭塞。
(3)肋间动脉和腰动脉疾病:进行胸廓成形术、肺切除术、食道手术、交感神经切断术等手术时,若肋间动脉被结扎或是受到破坏,可能出现脊髓前动脉综合征。
2、脊髓动脉栓塞
可卡因等药物滥用、原位血栓形成、结缔组织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引起的血管炎等皆可造成脊髓动脉栓塞,从而导致脊髓前动脉综合征。
3、脊髓压迫
颈椎病、椎间盘突出症、骨关节炎、椎骨新生物、严重的脊柱后侧凸、脑膜瘤、淋巴瘤、转移瘤等各种原因造成脊髓压迫,也可引发本病。
4、急性血流动力学障碍
心血管手术、严重心肌梗塞、阿-斯发作引起长时间的低血压等。
5、其他
脊髓前动脉综合征还可继发于血管畸形、动脉炎、血液病等。此外,外伤、感染(如梅毒)等因素也可致病。
危险因素
脊髓前动脉综合征的主要危险因素是吸烟、高血压、糖尿病、高胆固醇血症,以及脑血管病。此外,免疫力低下人群(如产后、劳累、营养不良或患肿瘤、结核等消耗性疾病者)易发生感染,可增加本病的发病风险。
透明拉丝白带通常出现在排卵前,是女性排卵期的重要生理表现之一,但具体时间可能因个体差异略有不同。在月经周期中,随着卵泡发育,雌激素水平逐渐升高,促使宫颈腺体分泌大量稀薄、透明、富有弹性的黏液,呈现拉丝状(可达10cm以上),这种变化通常发生在排卵前1-2天,为精子通过宫颈提供有利环境。排卵后,随着孕激素水平上升,宫颈黏液变黏稠、量减少,拉丝现象消失,白带逐渐恢复为乳白色或糊状。此外,部分女性可能在排卵当天仍有拉丝白带,而少数人因激素波动不明显,可能观察不到典型变化
脐动脉血流SD值的正常值与孕周相关,一般中孕期SD值不超过4.0,晚孕期逐渐下降,36-40周时SD值应≤3.0。SD值是脐动脉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与舒张末期血流速度的比值,反映胎盘血管阻力和胎儿供血情况。随着孕周增加,胎盘血管逐渐发育完善,阻力降低,SD值也随之下降:孕24周时平均值约3.5,上限不超过4.0;孕30周后应<3.5,36-40周时正常应≤3.0。若SD值升高,可能提示胎盘功能不良、脐带异常或胎儿缺氧,需结合胎心监护、胎动情况及其他超声指标综合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