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内海绵状血管瘤
颅内海绵状血管瘤的诊断

临床上颅内海绵状血管瘤是通过癫痫、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出血、头痛等临床表现,及颅脑相关的影像学检查,如颅骨X线平片、颅脑CT、脑MRI、脑血管造影(DSA)、正电子放射扫描(PET)等作出诊断。医生在诊断过程中还需排除其他疾病,如高血压脑出血、颅内肿瘤出血等。

诊断依据

1、好发人群

本病多见于20~50岁,且以女性多见。

2、症状

(1)轻微头痛:在无明显症状的患者中,轻微头痛可能是唯一主诉,常因体检时做影像学检查时而被发现。

(2)癫痫:见于大多数幕上脑内海绵状血管瘤,表现为各种形式的癫痫发作。

(3)神经功能缺失表现:可表现为静止性、进行性或混合性。急性及进行性神经功能缺失常继发于病灶出血,症状取决于病灶部位与体积。

(4)出血:通常发生在病灶周围脑实质,较少进入蛛网膜下腔或脑室。反复出血可引起病灶增大并加重局部神经功能缺失。

3、体征

患者多有血压的增高等体征。

4、辅助检查

(1)颅骨X线平片:占位附近骨质破坏,无骨质增生现象,脑内病灶常见钙化点。

(2)颅脑CT检查:表现为富含血管的占位征象,可清楚显示病变的出血和钙化。CT骨窗像可以显示病灶周围骨质破坏。

(3)脑MRI检查:MRI的T1和T2加权像上病变表现为网状混杂信号,T2加权像是最敏感的。病变周围为低信号环,注射造影剂后不强化或有轻度强化。

(4)脑血管造影(DSA)检查:在静脉相或窦相可见病灶部分染色,偶可见引流静脉。

(5)正电子放射扫描(PET):PET能够提供代谢性信息,海绵状血管瘤的吸收度很低。

鉴别诊断

1、高血压脑出血

在中老年人中多见,临床表现为起病急骤,突然头痛、呕吐、眩晕、语不达意及有局灶性神经系统体征。

2、颅内转移肿瘤出血

与颅内海绵状血管瘤一样,都是在原发的情况下继发出血,而颅内肿瘤的患者近期可有消瘦表现,通过影像学检查能发现转移病灶,可对二者进行鉴别。

颅内海绵状血管瘤的类型

基于血管瘤发生部位分类:

1、脑内海绵状血管瘤

多位于大脑半球、脑干及基底节区。

2、脑外海绵状血管瘤

多位于中颅窝底、视网膜和头盖骨等部位。

疾病相关 更多»
做胆脂瘤手术需要家人陪同吗

做胆脂瘤手术一般不需要家人陪同,不要有太大的心理压力,尽量到正规医院进行操作。胆脂瘤并非真正的肿瘤,是一种良性疾病,会出现耳鸣、听力减退、严重时可能会伴随眩晕、耳鸣或者面神经麻痹等症状,因此需要采取手术治疗,比如耳镜下微创手术或者内耳切口手术等方法,手术创伤较小,恢复快,因此多数不需要家人陪同。做完手术后需要保持伤口清洁和卫生,避免过早沾水,以免导致继发感染,还要加强营养补充,可以吃些瘦肉、鸡蛋或者奶制品等食物,补充身体所需营养,有利于身体恢复。

史保轩 主任医师
疾病专区 更多»
心血管病
高血压 低血压 高血压危象 高血压急症 高血压脑出血 血压波动大
梗死
脑梗死 心肌梗死 急性心肌梗塞 大面积脑梗塞 脑腔隙性梗塞 脊髓梗死
头痛
神经性头痛 血管性头痛 紧张性头痛 间歇性头痛 慢性头痛 前额头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