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胆红素血症
高胆红素血症的症状

若患者体内血清胆红素的指标≥34.1μmol/L时,患者的皮肤、黏膜和巩膜都会出现黃染的情况,同时可伴有腹胀、腹痛、食欲不振、皮肤瘙痒、心动过缓、乏力、精神萎靡、头痛等症状,严重时可能会损害患者的肝肾功能,甚至危及患者的生命。

典型症状

高胆红素血症是一种临床综合征,根据病因不同其具体的表现也有所不同。

1、溶血性黄疸巩膜有轻度的黄染,急性溶血性黄疸起病急,反应剧烈,可出现寒战、高热、恶心、呕吐、腰酸背痛、全身不适;慢性溶血性黄疸症状较为轻微,可出现面色发白、肝脾肿大等症状。

2、肝细胞性黄疸患者的皮肤和黏膜可出现浅金色或金黄色。急性肝炎者可有发热、乏力、食欲缺乏、肝区疼痛等表现;慢性肝病者可有肝掌、蜘蛛痣、脾脏肿大或腹水等。

3、胆汁淤积性黄疸肝外梗阻者可出现发热、腹痛、呕吐等症状,黄疸来去迅速;肤色可表现为暗黄、黄绿色、绿褐色,甚至时黑色;皮肤瘙痒明显;粪便呈浅灰色或陶土色,若梗阻为壶腹部或周围癌引起,可因出血使粪便呈黑色。

并发症

1、胆红素脑病是新生儿最严重的并发症,可导致脑损伤,甚至出现眼球运动障碍、耳聋、智力障碍等后遗症。因此,需早期积极治,以免出现此种并发症。

2、急性肝衰竭若肝细胞性黄疸较为严重,有可能会诱发急性肝衰竭。

3、其他根据肝细胞性黄疸的病因不同会引起不同的并发症,如肝硬化导致的肝细胞性黄疸,有可能导致患者出现肝性脑病、消化道大出血等并发症。

疾病相关 更多»
乳糜血算不算是大病

乳糜血本身不算严格意义上的“大病”,但若未及时干预可能引发严重后果,需高度重视并积极管理。乳糜血是指血液中脂肪含量过高,导致血浆呈现乳白色或混浊状,通常与高脂血症、代谢紊乱相关。它本身并非独立疾病,而是血脂异常的体征,但往往提示心血管疾病、急性胰腺炎等潜在风险。若长期放任,可能因血管堵塞或胰腺损伤导致严重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因此,乳糜血更像是身体发出的“红色警报”,需通过医学检查明确病因,并采取饮食控制、规律运动、必要时药物干预等措施,降低健康风险

徐文明 副主任医师
疾病专区 更多»
器官移植
肝移植 肾移植 心脏移植 胚胎移植 造血干细胞移植
黄疸
乙肝 肝硬化 肝癌 肝炎 肝脓肿 肝功能衰竭
肝病
乙肝 丙肝 甲肝 戊肝 丁肝 庚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