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根据患者病史、临床表现、体格检查即可做出诊断。在诊断过程中,需排除吉兰-巴雷综合征、后颅窝肿瘤或脑膜炎、神经莱姆病、糖尿病性神经病变、继发性面神经麻痹等疾病。
诊断依据
1、急性起病,在数小时至数天达高峰。
2、单侧周围性面瘫,伴或不伴耳后疼痛、舌前味觉减退、听觉过敏、泪液或唾液分泌异常。
3、无其他神经系统阳性体征。
4、排除颅内器质性病变。
鉴别诊断
1、吉兰-巴雷综合征
多为双侧周围性面瘫,伴对称性四肢迟缓性瘫和感觉障碍,脑脊液检查有特征性的蛋白-细胞分离。
2、后颅窝肿瘤或脑膜炎
周围性面瘫起病缓慢,常伴有其他脑神经受损症状及各种原发病的特殊表现。
3、神经莱姆病
为单侧或双侧面神经麻痹,常伴发热、皮肤游走性红斑,常可累及其他脑神经。
4、糖尿病性神经病变
常伴其他脑神经麻痹,以动眼、外展及面神经麻痹居多,可单独发生。
5、继发性面神经麻痹
腮腺炎或腮腺肿瘤、颌后化脓性淋巴结炎、中耳炎及麻风均可累及面神经,但多有原发病的特殊表现。
神经鞘瘤属于良性肿瘤。它起源于神经鞘的施万细胞,是神经系统较为常见的肿瘤类型之一。从肿瘤特性来看,神经鞘瘤通常生长缓慢,病程较长,有完整的包膜,与周围组织界限相对清楚。它可发生于身体的各个部位,如颅内、椎管内以及四肢等周围神经。不同部位的神经鞘瘤表现各异,例如颅内听神经鞘瘤,常以一侧耳鸣、听力下降起病;椎管内神经鞘瘤可压迫脊髓,引起一侧肢体感觉运动障碍等;四肢的神经鞘瘤多表现为局部的肿块,可伴有疼痛或感觉异常。在治疗方面,手术切除是神经鞘瘤的主要治疗方法
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通常不能治愈。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的自身免疫性肝病,以肝内胆汁淤积、循环血液中出现抗线粒体抗体和肝内小胆管进行性、非化脓性炎症性破坏为特征,最终可能导致广泛性肝管破坏、胆汁性肝硬化甚至肝衰竭。目前,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的病因尚未完全阐明,可能与免疫系统疾病、遗传因素等多种因素有关。由于病因复杂且疾病呈进行性发展,现有的治疗手段主要是控制病情进展、缓解症状,而无法从根本上逆转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