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可疑强直性肌营养不良症的患者,其诊断依靠病史、症状、特征性体征、肌电图、肌肉活检、血清肌酸激酶检查、内分泌检查发现的多系统损害,最终通过基因检测确诊。在诊断过程中,医生需排除先天性肌强直、先天性副肌强直、远端性肌病等疾病。
诊断依据
1、病史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家族史。
2、症状
中年缓慢起病,临床表现为全身骨骼肌强直、无力及萎缩,同时具有白内障、秃顶、内分泌和代谢改变等多系统受累表现。此外,部分患者还有“遗传早现”现象。
3、体征
远端或轴位为主,肌肉无力萎缩、肌病面容、肌球现象、额秃等。
4、辅助检查
肌电图呈典型的肌强直放电;DMPK基因的3’端非翻译区的CTG重复顺序异常扩增超过100次;肌肉活检为肌源性损害;血清肌酸激酶水平正常或轻度升高。
鉴别诊断
1、先天性肌强直
患者通常儿童早期起病,有明显肌强直现象,常有肌肉肥大,呈运动员体型,强直症状经反复运动热身后减轻。病程更为良性,不伴进行性肌肉无力和肌萎缩。肌电图检查可见肌强直放电,但无肌源性损害,先天性肌强直为CLCN1基因缺陷所致。进行肌电图及基因检测可相鉴别。
2、先天性副肌强直
患者亦有肌强直现象,肌电图可见肌强直放电,但一般无肌源性损害。症状以面肌、颈肌和上肢肌肉受累为主,在活动和反复动作后加重,遇冷时强直现象亦明显加重,运动员体型一般不明显。患者常有发作性无力,持续数分钟至数小时,先天性副肌强直为SCN4A基因缺陷所致。进行肌电图及基因检测可相鉴别。
3、远端型肌病
GNE包涵体肌病、Miyoshi肌病等远端型肌病,肌肉无力萎缩特点与Ⅰ型强直性肌营养不良症相似,但前两者没有典型肌强直现象,肌电图也没有典型肌强直放电以及缺少强直性肌营养不良多系统受累特点。以此可相鉴别。
基于病变基因分类:
1、Ⅰ型(DM1)
由肌强直蛋白激酶基因3’端非编码区的CTG三核苷酸重复序列异常增多所致,疾病严重程度随重复拷贝数不同而有差异,此型临床较常见。
2、Ⅱ型(DM2)
由锌指蛋白9基因的CCTG四核苷酸重复序列异常增多所致,Ⅱ型相对少见且病情较轻,患者间差异较小。
为了达到减肥的目的,很多人选择服用减肥药。然而,减肥药虽然可以帮助人们减轻体重,但也存在一些不良反应。下面将介绍吃减肥药可能引起的不良反应。1.胃肠道问题:减肥药中的某些成分可能会刺激胃肠道,导致恶心、呕吐、腹泻、胃痛等不适症状。2.心血管问题:一些减肥药中含有咖啡因、麻黄素等成分,这些成分可能会导致心跳加快、血压升高等心血管问题。对于心血管疾病患者来说,这些不良反应可能会加重病情。3.神经系统问题:某些减肥药中含有安非他命等成分,这些成分可能会对神经系统产生影响,导致失眠、焦虑、抑郁等问题
小孩夜游症,又称梦游症,是一种常见的儿童睡眠障碍问题。它通常发生在深度睡眠时,孩子会在不知不觉中起床,走出屋外或者在家中漫步,甚至有些孩子还会做出其他行为,如穿衣、开门或者进行对话,而不记得这些行为。这种症状可能会让父母感到焦虑,但大多数情况下,孩子只是在睡梦中进行这些行为。小孩夜游症通常在4岁到8岁之间发生,这是因为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在深度睡眠阶段的时间更长,而且梦游和快速眼动期睡眠密切相关。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深度睡眠时间逐渐减少,所以夜游症通常在青春期后自行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