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断
主要根据病史、症状,尿液中找到脱落的肾髓质坏死组织以及X线等影像学检查有慢性间质性肾炎、肾盂肾炎、集合管出口受阻、上尿路梗阻等病变;尿液检查可见坏死的乳头组织;静脉肾盂造影肾乳头部位有环状阴影或缺损,髓质或乳头钙化阴影,肾影缩小和轮廓不规则,即可明确诊断。
鉴别诊断
需与慢性梗阻性肾病、肾结核、髓质海绵肾和其他引起髓质钙化的疾病鉴别;表现为长期尿频和夜尿增多的患者应与其他慢性小管间质性肾病(包括肾髓质囊性病)、肾小管性酸中毒、尿崩症等进行鉴别。如肾髓质囊性病表现为对称性受累,常合并肾功能显著下降。反流性肾病影像学明确证实输尿管受累,且在儿童期有反流病史。肾脏肿瘤,其发生在单侧而肾乳头坏死RPN通常是双侧性病变。肾结核者抗酸杆菌培养阳性可鉴别。
根据起病方式和病程不同可将肾髓质坏死分为急性、亚急性、慢性三种。
白芨在正常剂量下使用对肾脏的直接危害较小,但长期过量服用可能增加肾脏代谢负担,存在潜在损伤风险。白芨作为中药材,其性微寒,归肺、肝、胃经,具有收敛止血、消肿生肌的功效。然而,其代谢产物需通过肝脏分解和肾脏排泄。若长期过量服用,可能因代谢产物蓄积导致肾脏超负荷运转,进而引发肾功能异常。尤其对于已有肾脏疾病或代谢功能较弱的人群,这种风险更为显著。此外,白芨的收敛作用可能干扰凝血功能,与抗凝药物联用时可能增加出血或血栓风险,间接影响肾脏血流灌注
肾绞痛一般无法自愈,多因尿路结石梗阻等器质性问题引发,需通过解除病因及对症止痛治疗缓解症状,否则可能持续或反复发作。肾绞痛主要由肾结石、输尿管结石等阻塞尿路,导致肾盂内压力骤升或输尿管痉挛引起,疼痛剧烈且呈阵发性。若不干预,结石持续梗阻可能引发肾积水、感染甚至肾功能损伤,疼痛也会因结石移动或梗阻加重而反复或持续。少数情况下,极小结石如<4mm可能自行排出使疼痛缓解,但这属于排石所致的症状解除,而非“自愈”,且需依赖药物辅助舒张输尿管或体外碎石等治疗加速排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