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原则
肾髓质坏死患者的治疗首先需要明确病因,积极控制原发病,消除诱发因素,改善肾脏血供,减轻不适症状,促进肾脏修复。
对因治疗
1、伴有糖尿病者,应首先设法控制血糖。
2、长期服用镇痛药患者,应立即停止使用。
一般治疗
无水钠潴留的患者应多饮水、加强输液,促使坏死组织或血块排出。
药物治疗
1、解痉镇痛
坏死组织血块阻塞输尿管可出现肾绞痛,给予阿托品、哌替啶等解痉、镇痛。
2、控制感染
存在感染症状者应用抗生素治疗,如头孢他啶等。
3、增加肾脏血流量
肾髓质坏死的病理基础是以肾乳头为中心的肾髓质血流障碍、缺血,常应用活血化淤增加肾脏血流量,改善髓质血供,减轻肾脏损害。可用低分子右旋糖酐或肝素、尿激酶及小剂量多巴胺、双嘧达莫、维生素E等治疗。
手术治疗
1、坏死脱落的乳头常能自动排出,发生持续大量血尿的严重患者需行患肾切除治疗。
2、两侧肾脏出现病变或丧失功能时,需要进行肾移植。
3、出现尿路梗阻时,一般需进行导管或肾造瘘术。
其他治疗
双侧广泛肾髓质坏死出现急性肾损伤者,必要时行血液净化治疗。
白芨在正常剂量下使用对肾脏的直接危害较小,但长期过量服用可能增加肾脏代谢负担,存在潜在损伤风险。白芨作为中药材,其性微寒,归肺、肝、胃经,具有收敛止血、消肿生肌的功效。然而,其代谢产物需通过肝脏分解和肾脏排泄。若长期过量服用,可能因代谢产物蓄积导致肾脏超负荷运转,进而引发肾功能异常。尤其对于已有肾脏疾病或代谢功能较弱的人群,这种风险更为显著。此外,白芨的收敛作用可能干扰凝血功能,与抗凝药物联用时可能增加出血或血栓风险,间接影响肾脏血流灌注
肾绞痛一般无法自愈,多因尿路结石梗阻等器质性问题引发,需通过解除病因及对症止痛治疗缓解症状,否则可能持续或反复发作。肾绞痛主要由肾结石、输尿管结石等阻塞尿路,导致肾盂内压力骤升或输尿管痉挛引起,疼痛剧烈且呈阵发性。若不干预,结石持续梗阻可能引发肾积水、感染甚至肾功能损伤,疼痛也会因结石移动或梗阻加重而反复或持续。少数情况下,极小结石如<4mm可能自行排出使疼痛缓解,但这属于排石所致的症状解除,而非“自愈”,且需依赖药物辅助舒张输尿管或体外碎石等治疗加速排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