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原则
治疗目的是控制尿蛋白,预防肾小管上皮细胞损伤,抑制肾间质纤维化,减慢进展至肾衰竭的速度,维持肾功能。一般使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和醛固酮受体拮抗剂治疗以保护肾功能,肾衰竭的患者需要进行透析或肾移植。
一般治疗
1、若已经肾功能不全,需限制饮食中的蛋白质摄入。
2、患者应避免劳累及感染,以免加重肾脏负担。
3、慎用肾毒性药物,主要包括非甾体类抗炎药、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及造影剂等。
药物治疗
1、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
这类药物是国际推荐的一线用药,可以保护肾功能,延缓肾脏病进展以及控制高血压。包括雷米普利、依那普利、赖诺普利、西拉普利、群哚普利等。
2、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
可以保护肾功能,延缓肾脏病进展以及控制高血压。常用的药物包括氯沙坦、厄贝沙坦、缬沙坦等。
3、醛固酮受体拮抗剂
主要为螺内酯,可以单独应用联合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类药物使用。
手术治疗
1、目标人群
患者出现肾衰竭可适时进行肾移植。
2、手术过程
肾移植技术十分成熟,在取得配型成功的供体肾后,医生会将移植肾固定在腹膜后的髂窝内,并将它的动静脉血管与自身血管吻合,将其输尿管与自身膀胱吻合。术后需要服用抗排异反应的药物。
3、手术预后
总的来说,本病患者有很好的移植效果。最近的研究表明,遗传性肾炎患者肾移植后20年的存活率为70.2%,移植肾的存活率为46.8%。
中医治疗
在中医学中,遗传性肾炎属于“尿血”“耳聋”“水晶障证”“视瞻昏渺”范畴。因以尿血为主要表现,故着重“尿血”的辨证治疗。
1、辨证治疗
(1)热迫膀胱
治法:清热利湿,凉血止血。
代表方:小蓟饮子加减。
(2)肝肾阴虚
治法:滋补肝肾,凉血止血。
代表方:知柏地黄汤合二至丸加减。
(3)脾肾衰败,湿浊内盛
治法:健脾益肾,化湿降浊。
代表方:防已黄芪汤或济生肾气丸合温胆汤加减。
2、中成药
(1)血尿安可用于治疗尿血。
(2)肾炎康复片、肾炎舒片等可用于治疗不同证型肾炎。
以上均须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切勿自行用药。
其他治疗
1、血液透析
患者确定透析前1-3个月造动静脉内瘘,一般选在左上肢。透析时患者一般平卧,医护人员使用穿刺针穿刺内瘘后,将血液通过管道引入透析机,滤过血液中的有害物质后再通过管道流回自身。
2、腹膜透析
是利用自身的腹膜作为半透膜来达到清除代谢废物的目的,可居家自行操作。确定应用腹膜透析时会置入一根永久的安全的腹透管与腹腔连接,将透析液灌入腹腔。保留规定的时间后再将用过的透析液引出,重新灌入新的透析液。操作过程中需要保持环境清洁卫生,避免污染。
高血压具有遗传倾向,一般来说,父母一方患有高血压,子女患高血压的概率约为28%;父母双方均患高血压,子女患高血压的概率可高达46%。高血压是一种多基因遗传性疾病,受多个基因位点的共同影响,这些基因可能影响血压调节机制,如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交感神经系统等。同时,环境因素对高血压发病影响巨大。即便存在遗传易感性,若子女能保持健康生活方式,如低盐饮食、规律运动、避免吸烟酗酒、控制体重、保持良好心态等,也可降低高血压发病风险;反之,不良生活习惯会与遗传因素协同作用,大幅增加患病几率
胆碱能性荨麻疹在中医辨证论治中,多认为其发病与体内阴阳失衡、腠理不固、热邪内蕴或气血失调相关,临床常见以下证型及治法:1.风热犯表证:辨证要点是遇热、运动、情绪激动后皮肤出现风团,色红,伴瘙痒、灼热感,舌红苔薄黄,脉浮数。需疏风清热,解表止痒。常用方药有消风散加减(荆芥、防风、蝉蜕、知母、石膏、牛蒡子等)。2.卫表不固证:辨证要点是风团反复发作,稍动即汗出,平素易感冒,神疲乏力,舌淡苔白,脉细弱。需要益气固表,调和营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