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囊肿
皮肤囊肿的诊断

诊断

根据患者家族史、外伤史、既往皮肤治疗病史,再结合皮肤囊肿的临床表现特点,如囊肿何时出现的、存在于哪些部位、有无逐渐增大、颜色有无改变、数目多少等,再结合体格检查和病理检查结果,多可明确诊断。

鉴别诊断

1、位于真皮内者

(1)黏液样囊肿多发生于40~50岁女性。皮损好发于远端指关节背侧面,多单发。大小约3~15mm,呈半透明、光滑、柔软,为皮肤色。囊肿腔为黏液,其中散在有星状纤维母细胞。

(2)粟丘疹多见于女性任何年龄。原发性者原因不明;继发性者多发生于大疱性表皮松解症,先天性外胚叶缺损,迟发性皮肤卟啉症,皮肤磨削术后。原发性皮损好发于眼睑、额部;继发性者好发于耳廓、手背、前臂。大小为粟粒大,质硬,挑破见白色皮脂样物。

(3)毛根鞘囊肿过去叫皮质腺囊肿。中年女性多见,好发于头部,与表皮囊肿不易区别。后者常见于面、颈、躯干。本病囊壁为鳞状上皮组成,与毛囊峡部细胞相似。腔的内容为嗜伊红物质。

(4)多发性脂囊瘤可发生于各种年龄,男女均可见。皮损好发于前胸中下部及阴囊。可单发或多发,呈正常皮色或黄色,直径数mm至1~2cm。质软,小者略硬。腔内容为油样或奶酪状。

(5)表皮囊肿较常见,好发生于青年,儿童,老年少见。直径在0、5~5cm,正常皮色,圆形、有弹性,质略硬。囊壁为正常皮肤,囊腔内充满角质。可单或多发,常发生于头皮、面部、颈及躯干。

(6)支气管源性与甲状腺舌骨导管囊肿为先天发育异常。多见于胸骨切迹上方颈前或颏部。生后不久发生,多为单发,损害较小,常伴有瘘管。二者表现相似,其囊壁均为假复层柱状上皮组成,可见上皮细胞纤毛突入囊腔。

(7)阴茎中线囊肿为先天发育异常,多见于青年人和儿童。皮损位于阴茎腹侧,尤其是龟头中线,直径约数毫米。囊壁为假复层上皮,有些上皮细胞浆呈透明。

(8)发疹性磊毛囊肿多见于儿童及青年,为毛囊性小的囊肿,大小约1~2mm。表面可有痂皮及脐窝。常见于胸部、也可见于四肢、躯干、背部。囊壁为鳞状上皮,囊腔为板层角质及磊毛。囊壁凹陷形成毛囊样结构。

2、位于皮下组织者

皮样囊肿生后即有、多单发。皮损常位于眼周、面部、腹背中线,体表各处均可发生。直径不超过2cm。囊壁由复层鳞状上皮组成,但与表皮囊肿不同。其囊腔内含有各种表皮附属器,如毛发,含毛发的毛囊突入腔内。

相关解析
汪治国 副主任医师

皮肤性病科 咸宁市中心医院

皮肤囊肿 检查

皮肤囊肿检查大多数需要通过彩超或是磁共振,会使以上的检查存在有局部阴影和回声不均匀,可以确诊是否存在有皮肤囊肿疾病。确诊囊肿较小时可以使用活血化瘀和软坚散结药物治疗,较大时则需要手术切除,囊肿多数为良性病变,手术切除能够起到治愈效果。平时要保持清淡饮食。

观看问答
疾病相关 更多»
阴道囊肿会自己消失吗

阴道囊肿通常不会自己消失,多数需通过医学干预处理,仅极少数因生理性原因短暂存在的小囊肿可能自行缓解,但这种情况非常罕见。阴道囊肿的形成多与组织结构异常或慢性刺激有关:常见类型包括中肾管囊肿、包涵性囊肿或巴氏腺囊肿。这些囊肿的囊壁由上皮细胞构成,会持续分泌液体,导致囊肿逐渐增大或维持现状,且阴道环境潮湿、易受摩擦,可能加重局部炎症或感染,进一步阻碍囊肿吸收。发现阴道囊肿后,建议先观察囊肿大小、位置及是否伴随症状。若囊肿较小、无症状,可暂不处理,但需每3-6个月复查妇科超声

孙晓峰 主任医师
疾病专区 更多»
皮肤病
带状疱疹 毛囊炎 尖锐湿疣 手足口病 水痘 风疹
黑癣 叠瓦癣 癣菌疹 毛癣 脓癣 明癣
寄生虫病
蛲虫病 包虫病 蛔虫病 钩虫病 绦虫病 肝吸虫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