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性心律失常的患儿一般无明显不适症状,部分患儿(年长儿)可诉头晕、心悸、乏力等不适。不同类型的窦性心律失常,其症状又具有各自的特点。
典型症状
1、窦性心动过速
正常时小儿心率波动较大,一般随年龄增长心率减慢。新生儿期窦房结可以发放高达190次/分的冲动。这种快速心率常发生在情绪激动、发热、贫血、过度活动和劳累后等。
2、窦性心动过缓
正常小儿发生窦性心动过缓一般无特殊自觉症状,多在体检或因其他原因就诊做心电图或24h心电图时发现。而对于病理性原因致窦性心动过缓,其临床表现主要取决于窦缓的严重程度及基础心脏状态。心率明显缓慢时,可出现精神差、倦怠,年长儿可诉胸闷、气短、头昏等。
3、窦性心律不齐
临床表现为心律不规则。主要由于迷走神经张力变化影响窦房结起搏的频率。多数与呼吸有关,吸气时心率增快,呼气时相反。因此,加深呼吸、发热、惊厥以及应用增强迷走神经张力的药物如地高辛时,心律不齐症状更明显;活动、屏气和应用阿托品后可消除心律不齐。
4、窦性静止
临床窦性静止一般不产生明显的血流动力学变化,但可降低心排血量。窦性静止时间过长或过多,患儿会出现心前区不适、疲乏无力、晕厥等。窦性静止时间过长而没有出现结性逸搏,表明房室结和希氏束自律性发生异常。
5、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临床表现取决于年龄和重要脏器血流灌注情况,婴儿表现为吃奶量减少、嗜睡、晕厥、心源性脑缺氧综合征和猝死等。年长儿则表现为晕厥、眩晕、乏力、活动耐力下降、心悸、胸痛和猝死。
并发症
病情严重者可出现短暂意识障碍、晕厥、阿-斯综合征甚至死亡。
小儿腹股沟疝气手术的最佳时间并非固定不变,而是需根据患儿的具体情况来综合判断。小儿腹股沟疝气在6个月以内,且疝囊较小、未发生嵌顿等紧急情况,可先观察并定期复查,因为此阶段存在自愈的可能。然而,若疝囊较大、经常突出,或孩子有明显不适感,手术则应考虑在6个月至1岁之间进行。6个月以内的小儿腹壁肌肉尚在发育中,随着身体生长,腹壁强度可能逐渐增强,疝气有可能自行消失。但6个月之后,自愈的可能性大大降低,而1岁左右的孩子对手术的耐受性相对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