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高原地区前积极采取相关措施,可以预防本病的发生。
1、体检
对进入高原地区的人群应进行全面严格的体格检查,有严重心、肺、肝、肾疾病、高血压和贫血等患者均不宜进入高原。
2、适应性锻炼
进入高山前应对心理和体质进行适应性锻炼,如有条件者,最好在低压舱内进行间断性低氧刺激与习服锻炼,使机体预先能够对于由平原转到高原缺氧环境有某种程度的生理调整和适应。
3、阶梯适应
建议初入高原者,进入3000m~4000m海拔高原时,每天上升海拔不宜超过500m,且每上升500m应休息3~4天;如需进4000m以上高原时,一般应在2500~3000m处停留2~3天,然后每天上升的速度不宜超过600~900m。
4、呼吸方法
运动试验证明,腹式呼吸比胸式呼吸更有规律和节奏。进入高原者,在行走或攀登时,可将双手置于臀部,使手臂、锁骨、肩胛骨及腰部以上躯干的肌肉做辅助呼吸,助于增强呼吸系统的活动能力。
5、药物预防
到达高原后前两天,避免饮酒和服用镇静催眠药。上山前适当使用乙酰唑胺,醋氮酰胺、地塞米松、硝苯地平、地塞米松、刺五加、复方党参片、复方丹参片、复方红景天等药物,对预防急性高原病可能有效,但须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使用。
6、生活习惯
进入高原者应尽量注意保暖。不要进行重体力活动,但轻度活动有利于习惯高原环境,主张多用高碳水化合物饮食。
在高原昏迷的情况下,病人的情况非常危急,应立即进行现场抢救。如果条件允许,病人可以被转移到低海拔地区而不中断治疗。休息是一项重要的治疗措施。吸氧和吸氧对治疗高原疾病非常重要。镇静和止痛可酌情用于精神紧张、烦躁、心动过速和利尿剂患者,以促进康复。
抑郁症并非一定是终身病,但存在复发风险,部分患者可能经历慢性或反复发作的病程。通过规范治疗和长期管理,多数患者可实现临床痊愈并维持良好社会功能,但仍有30%-50%患者可能经历病情反复。抑郁症的病程具有显著异质性。首次发作患者经系统治疗后,60%-70%可在6-12个月内达到临床痊愈。然而,抑郁症具有高复发率特征,未接受维持治疗的患者1年内复发率可达40%-50%,5年内复发率超过80%。复发风险与遗传易感性、残留症状、社会心理应激、治疗依从性等因素密切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