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心肌病
糖尿病心肌病的治疗

治疗原则

糖尿病心肌病的治疗主要目标是减轻心衰症状,治疗方法包括合理运动、饮食等生活方式干预及降糖、降压、降脂等药物治疗。

一般治疗

1、患者应改善生活方式,高血糖、高血脂、高血压等的发生与生活方式密切相关,患者应合理膳食、戒烟酒、控制体重,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

2、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病情制定控制血糖的方案,合理控制血糖。

药物治疗

1、口服降糖药临床常用的降糖口服药有双胍类、磺酰脲类、胰岛素增敏剂等。常用药物有二甲双胍,能够通过调节糖脂能量代谢来增加一氧化氮(NO)的合成量,减少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的生成,继而改善线粒体的功能,减轻心肌纤维化。

2、注射用胰高血糖素样肽1类似物(GLP-1)GLP-1通过激活GLP受体提高心肌对胰岛素的敏感性,进而改善外周组织对机体葡萄糖的摄取率,而且还可促进心肌的能量代谢,提高抗氧化能力,有助于抑制心肌细胞凋亡,达到治疗糖尿病心肌病的目的。

3、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抑制剂螺内酯为一种醛固酮拮抗剂,在糖尿病小鼠模型中能够通过提升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过氧化氢酶的抗氧化活性,抑制氧化应激反应,发挥改善心功能的作用。

4、β受体拮抗剂如美托洛尔,即可降低心肌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利用率,又可增加氧化应激反应因子SOD1、SOD2的表达水平,抑制氧化应激产物产生,可用于糖尿病心肌病的治疗。

5、钙离子通道拮抗剂该类药物能够改善糖尿病心肌病的患者的心肌损害。例如维拉帕米,其能够调节细胞内外钙离子平衡,长期服用可有效改善心肌肥厚或心肌纤维化。

6、他汀类药物属于调脂药物,常用药物有阿托伐他汀。他汀类药物能够改善机体的内皮细胞功能以及心脏的舒张功能,有助于防止糖尿病性心肌病。但是,长期临床实践发现,他汀类药物在减少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的同时,能够导致机体血糖水平升高,加重糖尿病病情,故临床在对糖尿病心肌病患者应用他汀类药物时,应注意监测患者的血糖变化。

7、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类药物常用药物有卡托普利、依那普利等,具有降压作用,可以抑制心室重构、抑制心肌纤维化,改善心功能,减少心律失常的发生。常见不良反应头晕、头痛、心悸等,如有发生,应及时咨询医生。

手术治疗

一般无须手术治疗。

其他治疗

有研究显示合理的体育运动可改善心功能,因此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适当体育锻炼。

疾病相关 更多»
抑郁症是终身病吗

抑郁症并非一定是终身病,但存在复发风险,部分患者可能经历慢性或反复发作的病程。通过规范治疗和长期管理,多数患者可实现临床痊愈并维持良好社会功能,但仍有30%-50%患者可能经历病情反复。抑郁症的病程具有显著异质性。首次发作患者经系统治疗后,60%-70%可在6-12个月内达到临床痊愈。然而,抑郁症具有高复发率特征,未接受维持治疗的患者1年内复发率可达40%-50%,5年内复发率超过80%。复发风险与遗传易感性、残留症状、社会心理应激、治疗依从性等因素密切相关

徐莉萍 主任医师
艾滋病发热用抗生素治疗有效吗

艾滋病发热用抗生素治疗是否有效取决于发热原因。如果发热是由细菌性感染引起,用抗生素治疗可能有效;如果发热是由艾滋病病毒本身或机会性感染(如病毒、真菌、寄生虫等)引起,用抗生素治疗通常没有效。当艾滋病患者发热是由细菌性感染引起时,抗生素治疗通常是有效的。因为抗生素能够针对细菌进行杀菌或抑菌,从而控制感染并缓解发热症状。在这种情况下,医生会根据感染部位和可能的病原菌选择合适的抗生素进行治疗。艾滋病患者发热若是由艾滋病病毒本身引起的,如病毒血症期,或是由机会性感染引起,抗生素治疗通常没有效

李晖 主任医师
肌酸激酶多少算心肌炎

肌酸激酶(CK)水平本身并不能直接诊断心肌炎,其数值升高仅提示心肌或骨骼肌损伤可能,需结合其他指标综合判断。心肌炎诊断需依赖病史、症状、体征及多项实验室和影像学检查。心肌炎患者常在发病前1-3周有病毒感染史,如上呼吸道感染或肠道感染,伴随胸闷、胸痛、心悸等症状。实验室检查中,心肌损伤标志物如肌钙蛋白I/T、CK-MB的升高对诊断具有重要价值,而单纯CK升高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包括剧烈运动、骨骼肌损伤、甲状腺功能亢进、恶性肿瘤等

罗勇 主任医师
艾滋病核酸检测窗口期是多久

艾滋病核酸检测的窗口期通常为7-14天,即感染后7天左右部分人可检出病毒核酸,14天内绝大多数感染者能被准确检测到。相比抗体检测,核酸检测能更早发现感染。艾滋病病毒进入人体后,会先在局部淋巴结大量复制,随后进入血液形成病毒血症。核酸检测通过检测血液中的病毒RNA来判断感染,其窗口期较短是因为病毒复制速度快,通常在感染后1周左右血液中病毒载量即可达到检测下限。但个体差异可能导致部分人病毒复制延迟,因此医学上通常以14天作为保守窗口期上限,确保检测准确性

李晖 主任医师
疾病专区 更多»
富贵病
高血压 冠心病 高血脂 动脉粥样硬化 急性心肌梗塞 脑中风
急症
食物中毒 一氧化碳中毒 铅中毒 汞中毒 农药中毒 甲醇中毒
心包病
缩窄性心包炎 急性心包炎 结核性心包炎 慢性心包炎 急性感染性心包炎 尿毒症性心包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