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断
一般根据患者存在不可逆转的原发病损害,如多部位心肌梗死、器质性心瓣膜功能异常、心室间隔穿孔、室壁瘤、弥散性心肌损害如心肌病等;慢性有症状心衰超过半年以上,心衰的症状和体征在正规抗心衰药物治疗下持续不见好转或进行性恶化,时间超过4周;并结合BNP及NT-pro-BNP检查、C反应蛋白(CRP)测定、心电图、超声心动图辅助检查结果,一般能够作出诊断。
鉴别诊断
1、心包积液
是一种较常见的临床表现,尤其是在超声心动图成为心血管疾病的常规检查方式之后,大部分心包积液由于量少而不出现临床征象,少数病人则由于大量积液而以心包积液成为突出的临床表现。当心包积液持续数月以上时,便构成慢性心包积液。导致慢性心包积液的病因有多种,大多与可累及心包的疾病有关。
2、缩窄性心包炎
是由于心包的壁层及脏层的慢性炎症病变,引起心包增厚,粘连,甚至钙化,使心脏的舒张期充盈受限,从而降低心脏功能,造成全身血液循环障碍的疾病。是多种心包炎的最终的结果。
室性早搏是指心脏在心动过程中出现的一种异常心搏,它通常发生在心脏的室上部。室性早搏在一定程度上是正常的,但如果出现频繁室性早搏,就可能会引起一些不适的症状,如胸闷、气短等。造成频繁室性早搏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它可能和心脏疾病有关,也可能和其他因素有关。一些初步认识到的常见原因包括:心脏肌肉收缩过早或过强、应激、过度疲劳、咖啡因、药物滥用等。频繁室性早搏可能会引起一些不适的症状,如心慌、胸闷、气短等。然而,大多数情况下,频繁室性早搏并不危险,只是会给患者带来一些不适
房性早搏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指的是心房提前发生的电活动,导致心脏提前收缩。房性早搏的发生可能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心脏结构异常、心脏疾病、药物影响、电解质紊乱、精神压力等。对于房性早搏的治疗,主要取决于其症状的严重程度和潜在的病因。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治疗方法:1.观察和监测:对于无症状或症状轻微的房性早搏,通常不需要特殊治疗,只需定期进行心电图检查或动态心电图监测,以观察早搏的频率和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