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搏器综合征的发病与多种因素有关,如房室同步收缩丧失,房室瓣关闭不全,心房压力增高,右心室起搏,以及心室、心房电活动的室房逆向传导等,将导致心室起搏及异常电生理,进一步发生起搏器综合征。
1、心室起搏的直接影响
(1)房室非同步收缩:在心室充盈中,尤其在心功能不全时,由于心室充盈的代偿功能低下,需更加依赖于心房的收缩作用来维持适当的心排出量,植入人工心脏起搏器作心室起搏时,心房的助推机制消失,则可使心输出量明显减小。
(2)二尖瓣和三尖瓣反流:心室起搏下,由于房室收缩的顺序性消失,则可发生不同程度的二尖瓣和三尖瓣反流,即使反流量不大,也可在其他因素如房室不同步收缩的共同作用下成为起搏器综合征的促发性因素之一。
(3)心室激动过程异常:不正常的心室除极方式可致收缩的无力,右室起搏表现为左束支传导阻滞的心室激动过程,可造成血流动力学方面的障碍。
(4)异常的血管反射:心室起搏后,由于房室收缩不同步,则心房扩张,压力升高,继而发生反射性周围血管阻力下降,导致血压下降。
2、心电生理异常的影响
(1)室房逆行传导:室房逆行传导的患者,心房不是在舒张末期加速心室的充盈,而是在房室瓣关闭的情况下有规律地将血流排至肺及腔静脉系统,从而引起右房及肺毛细血管楔嵌压的明显上升,造成严重的血流动力学障碍。室房逆行传导是起搏器综合征的重要发病原因之一。
(2)心律失常:心室起搏后可致各种心律失常,如室性期前收缩,反复心律或折返性心律失常等,这些频繁的心律失常也可造成血流动力学发生障碍并导致一时性或持续性心排出量下降。
脑起搏器术后效果不好的原因有很多,常见是电刺激耐受,定位不准、刺激参数未调整合适等。在脑部起搏器术后开机半年内每个月都需要定期复查进行体外程控调整,根据患者状态以及反映等来对脑部起搏器刺激参数包括触点、触点组合、频率、电压和脉宽等来进行调整,以达到最佳效果。多次调整最终效果还是不理想,需要考虑是否定位不准,或个体差异不适合这种方式等。
脑部起搏器术后注意事项有哪些
1、脑部起搏器属于有创手术,术后局部创面要保持清洁干燥、注意个人卫生,避免感染,需要注意是否出现排异反应,植入物是否外露,如果存在异常不适,需要及时就医。...
观看文章梨状肌综合征可以是单侧也可以是双侧,具体取决于病因和个体情况,多数患者以单侧发病为主,但少数情况下也可能双侧同时受累。梨状肌综合征主要由梨状肌充血、水肿、痉挛或肥厚等病变,刺激或压迫坐骨神经引起。由于梨状肌位于臀部两侧,单侧梨状肌因外伤(如跌倒时臀部着地)、长期不良姿势(如久坐、跷二郎腿)或过度使用(如跑步、跳跃)导致损伤时,通常仅引发单侧症状(如臀部疼痛、下肢放射痛)
肘管综合征一般无法自愈,多因尺神经在肘管内受压或损伤引起,需通过干预解除压迫才能缓解症状,否则可能导致神经功能进行性损害。肘管综合征的常见病因包括肘部骨折畸形愈合、肘关节慢性劳损、肘管内囊肿或肿瘤等,这些因素会使肘管内压力增高,压迫尺神经,导致手部麻木、刺痛、肌肉无力甚至萎缩。若不治疗,神经受压时间过长会出现脱髓鞘改变甚至轴索变性,造成不可逆损伤。早期轻度压迫者可通过避免肘部过度屈曲、佩戴护肘、口服营养神经药物缓解,但中重度患者需手术松解肘管、前移尺神经,才能彻底解除压迫
动态心电图又称Holter监测,用于监测24小时或以上的心电图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