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原则
三尖瓣畸形的具体类型不同,其治疗方法也有所差异。三尖瓣闭锁者一经确诊需立即手术。对于三尖瓣下移畸形者,如果症状轻微可暂不采取手术治疗,可随访观察;对于症状较重者,一般采取在15岁之后尽早行手术治疗。对于由其他病因继发引起者,还需要积极治疗原发疾病。
药物治疗
1、降低肺动脉压力药物
适用于新生儿期的三尖瓣下移畸形者,如波生坦、西地那非等,可以减轻肺动脉高压表现。常见不良反应是头痛、消化不良、视觉异常等。
2、抗生素
适用于术前准备或存在肺部感染者,可以给予抗生素治疗,如阿莫西林、氨苄西林、头孢他啶、头孢曲松、红霉素等。
3、抗心律失常药物
当三尖瓣畸形者出现心律失常(如预激综合征、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时,需给予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常用有维拉帕米、胺碘酮等,其中胺碘酮副作用较少。
手术治疗
1、三尖瓣闭锁
大多数患者需在新生儿期或婴儿期进行一期减状手术,以延缓病情进展和减轻患儿症状,为后续二期行生理矫治手术创造条件并赢得时间。只有少数患者可以在幼儿期或儿童期直接行一期改良房坦手术。
2、三尖瓣下移畸形
如果症状明显、病情严重,具有手术指征时,需考虑行手术治疗。目前治疗三尖瓣下移的手术主要包括三尖瓣成形术、房化心室处理、一个半心室修补术、房间隔缺损处理和心率失常处理5大方面。
3、三尖瓣瓣裂
需根据严重程度,考虑行三尖瓣成形术、三尖瓣置换术。
4、三尖瓣发育不良
需行瓣环成形术,常用的瓣环成形术包括Kay成形术、DeVega瓣环环缩术、人工瓣环成形术等。
5、三尖瓣骑跨
因多同时存在室间隔缺损,因此在手术修补三尖瓣畸形的同时,还要注意处理室间隔缺损及预防术后传导阻滞的发生。
三尖瓣轻度返流是指心脏收缩时少量血液从右心室逆向流回右心房的心脏瓣膜改变,属于常见的心脏超声检查发现。这种程度的返流在健康人群中的检出率可达70%,通常不引起明显血流动力学改变,多数情况下属于生理性改变。从心脏解剖和病理生理角度分析,三尖瓣由前瓣、后瓣和隔瓣三个瓣叶组成,其正常闭合依赖瓣环、腱索和乳头肌的协调作用。轻度返流的发生机制主要包括:瓣环生理性扩张、瓣叶轻微增厚或闭合不全等。超声心动图诊断标准为返流束面积小于5cm²,右心房和右心室大小正常,肺动脉压力在正常范围
餐后三小时血糖正常值范围通常应接近空腹血糖水平,即3.9-6.1mmol/L。这一数值反映进食后血糖逐渐回落至基础状态的过程,是评估糖代谢功能的重要参考指标。餐后血糖的动态变化与食物消化吸收、胰岛素分泌及组织对葡萄糖的利用密切相关。正常情况下,进食后血糖在30-60分钟达峰,随后胰岛素分泌增加促进葡萄糖进入细胞被利用或转化为糖原储存,血糖水平逐步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