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张性心力衰竭
舒张性心力衰竭的病因

舒张性心力衰竭的病理生理机制尚不十分明确,目前认为是由于左心室舒张期主动松弛能力受损和心肌顺应性降低,即僵硬度增加(心肌细胞肥大伴间质纤维化),导致左心室在舒张期充盈受损,心搏量减少,左心室舒张末期压增高而发生的心衰。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疾病是引起舒张性心力衰竭的主要原因。

基本病因

1、高血压

高血压是引起舒张性心力衰竭的首位原因,特别是有严重心肌肥厚的患者。高血压引起舒张性心力衰竭的可能机制有左心室肥厚、心肌纤维化和心肌缺血。如果患有高血压,心脏必须更努力工作才能把足够的血液泵至全身。由于工作负担加重,心肌可能会变得更厚或更大,并最终变硬。高血压引起舒张性心力衰竭的情况还可见于高血压急症时,出现急性肺水肿。

2、冠心病

冠心病也是舒张性心力衰竭的常见原因,尤其是由一过性缺血发作造成的可逆性损伤以及急性心肌梗死早期,心肌迅速发生心室松弛、水肿堆积、纤维化及炎症改变,出现心肌顺应性急剧下降,左室舒张功能损害。缺血对心肌的影响也取决于心肌缺血的程度、侧支循环和缺血预适应的发生。

3、糖尿病

糖尿病导致的舒张功能不全多见于糖尿病心肌病的早期。主要由于肥大的心肌细胞被动受压增高,导致心室僵硬度增加,代谢异常使异常胰岛素信号系统相关的能量利用率降低,导致内皮及线粒体功能障碍,使糖尿病心肌病舒张松弛受损。在已患糖尿病的患者中,纤维化加重及间质糖化作用终产物沉积可使舒张功能不全进一步恶化。

4、其他

如特异性心肌疾病包括肥厚型心肌病、心肌炎和慢性炎症性心肌病、自身免疫性疾病、非浸润和浸润性心肌病、特发性或获得性心内膜心肌纤维化、沉积性疾病、肌营养不良心肌病早期;罕见病因包括药物或重金属中毒性心肌病、放射性心肌损害、其他代谢性疾病等。

危险因素

1、肥胖或缺少活动,常使心脏必须更用力才能泵血,从而增加了舒张性心力衰竭的发病风险。

2、患有心房颤动(房颤)、微血管性心肌缺血等心脏病变。

疾病相关 更多»
流行性腮腺炎来袭,怎么办才不会手忙脚乱?

💥流行性腮腺炎说来就来,毫无预兆。当它真的出现在身边,很多人会陷入迷茫,不知从何下手。🤙别担心,下面就为大家梳理一套清晰有效的应对方案,让你轻松应对。🩺1.一般治疗:流行性腮腺炎具有传染性,一旦确诊需立即隔离,避免传染给他人,通常隔离至腮腺肿大完全消退后3天。患病期间身体较为虚弱,应保证充足休息,以利于恢复。同时,选择易消化、清淡的流食或半流食,如米汤、豆浆、软面条等,避免食用酸性、辛辣、油腻及坚硬的食物,以防刺激腮腺,加重疼痛

罗晓丹 副主任医师
疾病专区 更多»
富贵病
高血压 冠心病 高血脂 动脉粥样硬化 急性心肌梗塞 脑中风
急症
食物中毒 一氧化碳中毒 铅中毒 汞中毒 农药中毒 甲醇中毒
心包病
缩窄性心包炎 急性心包炎 结核性心包炎 慢性心包炎 急性感染性心包炎 尿毒症性心包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