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质性低血压

什么是体质性低血压?

  • 发病部位:心脏及血管
  • 常见病因:
  • 挂号科室:心血管内科
  • 检查项目:
  • 典型症状:心悸、头晕、气短、面色苍白
  • 注意事项:
什么是体质性低血压?

体质性低血压又叫做原发性低血压,是指因体质较差、心脏功能较弱心搏出量少所造成收缩压降低的病症。其患者类型以体质瘦弱的女性为主,大多具有家族遗传史,患者平时没有明显的症状表现,有时仅会在体检时发现,但部分严重的患者,会出现头晕、乏力、心悸、精神疲倦、心前区重压感的症状。

体质性低血压怎么办呢? 更多»

可以口服补气血的药物进行改善,也可以选择增强营养的方式缓解血压低的现象,平时尽量多吃红枣或者是枸杞一类的食物,也可以多吃动物的肝脏或者是瘦肉类的食品缓解血压低的情况。血压低除了体质差以外,如果外伤流血过多,也可能会导致血压降低或者是贫血的症状。

相关医生 更多»
吴辉

吴辉 主任医师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心血管内科

擅长: 冠心病、高血压、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疾病的中西医结合防治;擅长冠心病、高血压、心...

相关医院 更多»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电话:02028823388

地址:广州市中山二路58号

广东省人民医院
广东省人民医院

电话:020-83827812(总机...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中山二路106号

吉林大学第一医院
吉林大学第一医院

电话:043185612222

地址:长春市新民大街71号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电话:01088326666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西直门南大街11号

北京协和医院
北京协和医院

电话:01065296114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帅府园一号(东院);北京市西城区大木仓胡同41号(西院)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

电话:主院区:027-8366555...

地址:主院区:湖北省武汉市解放大道1095号;光谷院区:武汉市东湖新技术开发区高新大道501号,位于东三环线与光谷三路之间,光谷生物城斜对面;中法新城院区:武汉市蔡甸区新天大道288号

疾病相关 更多»
高血压不能吃羊肉吗

高血压是否能食用羊肉,不可一概而论,需根据具体情况分析。在适量和控制饮食的前提下,高血压患者可以适度食用羊肉,但若存在特定情况或并发症,则不能食用。1、能食用:一般情况下,高血压患者在血压控制稳定,且没有其他并发症的情况下,可以适量食用羊肉。羊肉富含优质蛋白质、铁、锌等营养成分,适量食用有助于补充身体所需营养。但需注意烹饪方式,建议选择蒸、煮、炖等低盐、低脂的烹饪方法,并控制食用量,避免过量摄入脂肪和热量

赵士超 主任医师
降血压的最佳饮料是什么

降血压的最佳饮料并非单一饮品,而是多种具有辅助降压功效的饮品结合日常保健措施共同作用的结果。可以饮用绿茶、菊花茶、山楂水、豆浆等。1.绿茶:绿茶富含茶多酚和儿茶素,具有抗氧化、抗炎和改善血管功能的作用。茶多酚能扩张血管,减少血管阻力,从而降低血压。适量饮用绿茶,有助于血压控制,但需避免过量导致咖啡因摄入过多。2.菊花茶:菊花茶中的黄酮类化合物能扩张血管,降低血压。同时,菊花茶还具有清热解毒、平肝明目的功效。长期适量饮用菊花茶,有助于维持血压稳定,是日常保健的优选饮品

赵士超 主任医师
血压低吃啥补得快

血压低一般指的是低血压,患者若希望迅速提升血压水平,可从日常饮食与药物治疗这两个关键方面着手进行改善。从食物方面来看,低血压患者应注重摄入富含优质蛋白、铁元素、维生素及适量盐分的食物。优质蛋白如鸡蛋、牛奶、瘦肉、鱼类等,是身体细胞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增强体质,提高血压。铁元素则是造血的关键,增加猪肝、鸭血、菠菜等富含铁元素的食物摄入,可促进血红蛋白生成,进而提升血压。同时,苹果、橙子、香蕉等新鲜蔬果富含维生素C和钾,有助于维持血压稳定

赵士超 主任医师
高血压患者饮食指导

高血压患者的饮食应以低盐、低脂、高纤维、富含钾镁等微量元素为主,一日三餐需合理安排,以维持血压稳定。1、早餐:早餐应包含全谷物类主食,如燕麦、糙米等,这些食物富含纤维,有助于降低血压。同时,搭配一些低脂乳制品,如低脂牛奶、酸奶等,以及新鲜水果,如苹果、香蕉等,以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2、午餐:午餐可选择瘦肉、鱼肉等富含优质蛋白质的食物,但需注意烹饪方式,应以清蒸、炖煮为主,避免油炸、煎炒等高油烹饪方式。同时,搭配大量的蔬菜,如菠菜、芹菜、西兰花等,这些蔬菜富含钾、镁等微量元素,有助于降低血压

赵士超 主任医师
疾病专区 更多»
富贵病
高血压 冠心病 高血脂 动脉粥样硬化 急性心肌梗塞 脑中风
急症
食物中毒 一氧化碳中毒 铅中毒 汞中毒 农药中毒 甲醇中毒
心包病
缩窄性心包炎 急性心包炎 结核性心包炎 慢性心包炎 急性感染性心包炎 尿毒症性心包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