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原则
尽早使用药物或导管消融术治疗,控制心室率和维持正常窦性心律对心动过速性心肌病的防治至关重要。治疗目标静息心室率<80次/min。
药物治疗
需要采用阻断神经-体液激活的药物包括ACEI(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β受体拮抗剂和MRA(盐皮质激素受体拮抗剂)等。
1、β受体拮抗剂
是控制快速心律失常和改善心肌重构的首选用药。常用美托洛尔、比索洛尔等。
2、ACEI
常用卡托普利、依那普利等ACEI类药物,以防治心力衰竭。对于部分ACEI不能耐受(如咳嗽)的患者,可以考虑使用ARB(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
3、MRA
包括依普利酮和螺内酯,为保钾利尿剂。对于在ACEI和β受体拮抗剂基础上仍有症状且无肾功能严重受损的病人应该使用,但应密切监测电解质水平,后者可引起少数男性病人乳房发育。
手术治疗
1、导管消融术
医生会从患者的腹股沟、手臂或肩颈部的血管插入一根特制的导管,伸入心腔,找到心律失常的病变部位,通过发送一种射频电流来消除异位的起搏点。但当心肌病变严重时,导管消融风险会增高。
2、电复律治疗
有学者认为,植入ICD(置入式心脏转复除颤器)或CRT(心脏再同步化,即三腔起搏器)进行电复律治疗,以控制心律失常,对治疗本病可能会有一定的效果。但具体疗效和必要性目前尚不明确。
室性早搏是指心脏在心动过程中出现的一种异常心搏,它通常发生在心脏的室上部。室性早搏在一定程度上是正常的,但如果出现频繁室性早搏,就可能会引起一些不适的症状,如胸闷、气短等。造成频繁室性早搏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它可能和心脏疾病有关,也可能和其他因素有关。一些初步认识到的常见原因包括:心脏肌肉收缩过早或过强、应激、过度疲劳、咖啡因、药物滥用等。频繁室性早搏可能会引起一些不适的症状,如心慌、胸闷、气短等。然而,大多数情况下,频繁室性早搏并不危险,只是会给患者带来一些不适
窦性心动过缓是一种心律失常,指心脏起搏点在窦房结,而心室率较慢,通常少于60次/分钟。窦性心动过缓可能会导致疲劳、头晕、心悸等症状,甚至发生严重的心律失常。因此,对于窦性心动过缓患者,有一些注意事项需要遵守。首先,窦性心动过缓患者需要定期就医并进行心电图监测。医生会根据病情调整治疗方案,有时可能需要药物干预或植入心脏起搏器来维持心脏正常的节律。其次,窦性心动过缓患者在日常生活中需要避免过度体力活动。过度的运动可能会加重心脏负担,导致心动过缓症状加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