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房扑动与心房颤动的病因尚不完全明确,器质性心脏病是其常见的原因。但心房扑动与心房颤动也可见于正常人,部分可存在诱因。
基本病因
1、器质性心脏病
如风湿性心脏病、冠心病、高血压性心脏病、心肌病等。
2、其他
如肺栓塞、甲状腺功能亢进、心包炎、预激综合征等。
危险因素
以下因素可增加其发生风险:
1、老龄。
2、肥胖。
3、吸烟、大量饮酒。
诱发因素
部分心房扑动与心房颤动也可见于正常人,可在情绪激动、外科手术、运动或大量饮酒时发生。
蒲公英、龙胆草、垂盆草均为归肝胆经的清热类中药,三者合用可协同发挥清热利湿、退黄解毒的功效,常用于湿热黄疸、肝胆火旺等症的辅助治疗。蒲公英性寒,味苦甘,归肝胃经,含蒲公英甾醇、菊糖等成分,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散结、利尿通淋的作用,可改善湿热黄疸、目赤肿痛、乳痈肿痛等症状,现代研究证实其能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等致病菌
左心房从42mm恢复到37mm通常是好事,说明心脏结构改善,但需结合具体病因、恢复过程及伴随症状综合判断。左心房内径正常值一般男性≤40mm、女性≤35mm,42mm提示轻度扩大,可能由高血压、心脏瓣膜病、心律失常或心肌病等引起。恢复到37mm表明心脏负荷减轻或原发病得到有效控制,例如血压控制达标、瓣膜病变修复、房颤转复为窦性心律后左心房压力下降,或心肌病治疗后心功能改善。但需注意以下情况:若恢复过程中伴随新发症状或原有症状加重,需警惕是否存在其他并发症,如瓣膜狭窄加重、心律失常复发或心肌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