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室静止的病因较多,房室传导阻滞伴有房室交接区或心室的次级起搏点功能衰竭或严重低下时、迷走神经张力增高、4相阻滞、Ⅲ度房室传导阻滞、房室交接区逸搏心律等均可能引起心室静止。心脏疾病、用药不当、电解质紊乱等均会增加本病发生风险。
基本病因
1、房室传导阻滞伴有房室交接区或心室的次级起搏点功能衰竭或严重低下时,可发生心室静止,为心室静止最主要的原因。如在束支传导阻滞时突然发生,常是对侧束支突然阻滞所致。
2、迷走神经张力增高,如剧烈地呕吐、颈动脉窦过敏等引起者,阻滞部位常发生在房室结内,可引起暂时的、缓和的心室静止。
3、4相阻滞可能导致房室传导的衰竭,发生心室静止。
4、Ⅲ度房室传导阻滞、房室交接区逸搏心律,于窦性频率加快时可发生心室静止和阿-斯综合征。
危险因素
1、心脏疾病
如心肌梗死、心肌炎、心肌病等可能会导致本病发生风险增加。
2、用药不当
不合理使用地高辛、维拉帕米等药物,发生本病的可能性增加。
3、电解质紊乱
钾离子等电解质紊乱,可能会导致本病发生风险增加。
心室高压通常指心室腔内压力异常升高,可能是由于心脏结构或功能异常导致心室收缩或舒张时阻力增加。以左心室高压为例,常见于高血压病、主动脉瓣狭窄等疾病,心脏为了克服外周阻力会代偿性增厚,长期可导致心室重构、心功能不全;右心室高压则可能由肺动脉高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等引起,右心负荷加重后会出现右心室肥厚、扩张,甚至发展为肺源性心脏病。心室高压的诊断需结合症状(如活动后气短、胸闷、乏力)、体征(如心脏杂音)及辅助检查(如心电图、心脏超声、心导管检查)
心室内传导阻滞是指希氏束分叉以下部位的传导障碍,导致心室肌的激动顺序和时间发生改变。它分为左束支传导阻滞、右束支传导阻滞以及左束支分支传导阻滞等类型,心电图上会出现相应的特征性改变。心脏的电信号传导如同精密电路,正常情况下,电信号经希氏束传导至左右束支,使心室肌同步收缩。当发生心室内传导阻滞时,电信号在心室传导路径上出现延迟或中断。左束支较粗,血供丰富,发生阻滞多与器质性心脏病有关,如冠心病、心肌病等;右束支细长,易受多种因素影响,一些正常人也可能出现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