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性心肌病
药物性心肌病的病因

在药物治疗期间药物剂量过大、输注速度过快、配伍不当、用药种类过多、疗程过长等均可能增强药物对心肌的毒副作用,造成心肌损害,从而引起药物性心肌病。

基本病因

1、抗肿瘤药物

如阿霉素、柔红霉素等。

2、抗精神病药物

如奋乃静、三氟拉嗪、氯丙嗪及氟哌啶醇等。

3、抗抑郁药物

如氯丙咪嗪、阿密替林、三甲丙咪嗪等。

4、抗微生物药物

如磺胺类、四环素、青霉素等。

5、心血管药物

包括奎尼丁、异丙肾上腺素、洋地黄、甲基多巴等。抗心律失常药物如β受体阻滞剂与维拉帕米、地尔硫卓合用时可诱发或加重心力衰竭、低血压、休克和缓慢性心律失常等。

6、其他

其他如免疫抑制剂他克莫司、避孕药、杀寄生虫药、对乙酰氨基酚、有机磷农药等也可能导致药物性心肌病。

危险因素

1、年龄

婴幼儿和老年人易患药源性心血管病,与婴幼儿血液中药物蛋白结合力较低、肝脏药物代谢酶系统发育不完善、排泌药物及代谢产物能力低下等相关。而老年人与心肌细胞Na+-K+-ATP酶活性降低、肝肾功能退行性变、易伴有器质性心脏病变、服用药物种类较多等相关。

2、性别

女性药源性疾病的总发生率高于男性,而药源性心血管病的性别差异报道不一,这可能与男性高血压病、冠心病等患病率高于女性,而女性对药物的过敏性反应,对地高辛、肝素和卡托普利等药物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男性高等相关。

3、基础疾病

患者所患疾病可改变药物动力学和药效学,当心肌有缺血、损伤、坏死、炎症、重构和/或肝肾功能减退、电解质紊乱(低钾血症、低镁血症等)时,易发生药源性心血管病。

4、遗传

遗传基因差别是个体对药物反应差异的重要决定因素,较常见的有遗传性心肌细胞离子通道功能异常,乙酰化代谢异常,血细胞结构、代谢、功能和凝血因子异常,免疫功能异常(如高敏感性)等,易诱发药源性心血管病。

疾病相关 更多»
抑郁症是终身病吗

抑郁症并非一定是终身病,但存在复发风险,部分患者可能经历慢性或反复发作的病程。通过规范治疗和长期管理,多数患者可实现临床痊愈并维持良好社会功能,但仍有30%-50%患者可能经历病情反复。抑郁症的病程具有显著异质性。首次发作患者经系统治疗后,60%-70%可在6-12个月内达到临床痊愈。然而,抑郁症具有高复发率特征,未接受维持治疗的患者1年内复发率可达40%-50%,5年内复发率超过80%。复发风险与遗传易感性、残留症状、社会心理应激、治疗依从性等因素密切相关

徐莉萍 主任医师
艾滋病发热用抗生素治疗有效吗

艾滋病发热用抗生素治疗是否有效取决于发热原因。如果发热是由细菌性感染引起,用抗生素治疗可能有效;如果发热是由艾滋病病毒本身或机会性感染(如病毒、真菌、寄生虫等)引起,用抗生素治疗通常没有效。当艾滋病患者发热是由细菌性感染引起时,抗生素治疗通常是有效的。因为抗生素能够针对细菌进行杀菌或抑菌,从而控制感染并缓解发热症状。在这种情况下,医生会根据感染部位和可能的病原菌选择合适的抗生素进行治疗。艾滋病患者发热若是由艾滋病病毒本身引起的,如病毒血症期,或是由机会性感染引起,抗生素治疗通常没有效

李晖 主任医师
肌酸激酶多少算心肌炎

肌酸激酶(CK)水平本身并不能直接诊断心肌炎,其数值升高仅提示心肌或骨骼肌损伤可能,需结合其他指标综合判断。心肌炎诊断需依赖病史、症状、体征及多项实验室和影像学检查。心肌炎患者常在发病前1-3周有病毒感染史,如上呼吸道感染或肠道感染,伴随胸闷、胸痛、心悸等症状。实验室检查中,心肌损伤标志物如肌钙蛋白I/T、CK-MB的升高对诊断具有重要价值,而单纯CK升高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包括剧烈运动、骨骼肌损伤、甲状腺功能亢进、恶性肿瘤等

罗勇 主任医师
艾滋病核酸检测窗口期是多久

艾滋病核酸检测的窗口期通常为7-14天,即感染后7天左右部分人可检出病毒核酸,14天内绝大多数感染者能被准确检测到。相比抗体检测,核酸检测能更早发现感染。艾滋病病毒进入人体后,会先在局部淋巴结大量复制,随后进入血液形成病毒血症。核酸检测通过检测血液中的病毒RNA来判断感染,其窗口期较短是因为病毒复制速度快,通常在感染后1周左右血液中病毒载量即可达到检测下限。但个体差异可能导致部分人病毒复制延迟,因此医学上通常以14天作为保守窗口期上限,确保检测准确性

李晖 主任医师
疾病专区 更多»
富贵病
高血压 冠心病 高血脂 动脉粥样硬化 急性心肌梗塞 脑中风
急症
食物中毒 一氧化碳中毒 铅中毒 汞中毒 农药中毒 甲醇中毒
心包病
缩窄性心包炎 急性心包炎 结核性心包炎 慢性心包炎 急性感染性心包炎 尿毒症性心包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