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ABO溶血病
新生儿ABO溶血病的诊断

免疫学抗体检测是新生儿ABO溶血病诊断的关键。病史、临床表现、血型鉴定、血清胆红素水平可辅助诊断。在诊断过程中,医生需排除生理性黄疸、感染性黄疸、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所致新生儿黄疸、颅内出血等疾病。

诊断依据

1、既往史

母亲既往有不明原因流产史、死产史或严重新生儿黄疸史。

2、临床表现

新生儿有不同程度贫血、黄疸和肝脾肿大,甚至发生胆红素脑病。

3、血型鉴定

绝大多数母亲为O型,子女为A型或B型。

4、血清胆红素水平升高

脐血血清胆红素>40mg/L提示溶血严重,50~150mg/L时核黄疸发生率约3.3%,151~300mg/L时发生率为18%,脐血血清胆红素>300mg/L时发生率约50%。

5、免疫学检查

新生儿抗体释放试验、改良间接Coombs试验阳性。

鉴别诊断

1、不同类型新生儿溶血病

ABO和Rh溶血病约占新生儿溶血病的95%,尚有少数由次要血型抗体引起的溶血病,如抗Kell、抗Duffy和抗Kidd抗体等。以母体血清与一系列已知抗原的红细胞作用是检测抗体特异性的简便且实用的方法。

2、生理性黄疸

生理性黄疸开始出现于生后第3天,但程度轻、无贫血和肝脾肿大,常在10天左右自然消退。外周血幼稚细胞量少,个别患儿可发生高胆红素血症。

3、感染性黄疸

以败血症为常见,伴有黄疸、肝脾肿大与贫血、发热与中毒症状明显。直接胆红素增高,白细胞数增多,伴有中性粒细胞核左移,加之血培养阳性可协助诊断。此外,巨细胞病毒感染和传染性肝炎时也可引起黄疸,应注意鉴别。

4、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所致新生儿黄疸

在我国广东和广西发病率较高。黄疸多数在生后2~4天出现,24~72小时发病者占75.8%,而新生儿溶血病多数在出生时黄疸和贫血已存在。特异性抗体检查阴性、高铁血红蛋白还原率降低,以及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活性降低等可以鉴别。

5、颅内出血

新生儿颅内出血多数有窒息或产伤史,巨大头颅血肿可使黄疸加重。血清学检查均呈阴性。

新生儿ABO溶血病的类型

基于临床表现分型:

1、轻度溶血

ABO溶血病常见,受累患儿仅有轻度溶血,几乎没有贫血(脐血Hb>14g/dl),轻度高胆红素血症(脐血胆红素<4mg/dl)。除早期光疗外,新生儿一般不需要治疗。

2、中度溶血

发生在少数ABO溶血病患儿中。表现为中度贫血(脐血Hb<14g/dl),和脐血胆红素增加(>4mg/dl)。黄疸常在生后24小时内出现,具有出现早、上升快等特点,若不治疗,可发生胆红素脑病。肝脾明显肿大,外周血有核红细胞增多。血清胆红素以未结合胆红素为主,但也有少数患儿在病程恢复期结合胆红素明显升

疾病相关 更多»
糖尿病能吃芋头吗

糖尿病患者可适量吃芋头,但须严格把控食用量,因芋头含碳水化合物,过量摄入易致血糖波动,对病情控制不利。芋头作为一种营养丰富的根茎类蔬菜,富含膳食纤维、维生素以及矿物质等多种对人体有益的成分。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芋头中的膳食纤维能够减缓食物在胃肠道的吸收速度,进而有效控制餐后血糖的急剧升高。同时,芋头所含的维生素和矿物质也有助于提升患者的免疫力,促进整体健康。不过,糖尿病患者在享用芋头时,必须注意控制食用量。芋头中含有一定量的碳水化合物,如果过量食用,会导致血糖水平上升

徐文明 副主任医师
糖尿病2型是什么意思

糖尿病2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主要由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胰岛素抵抗导致血糖水平升高。需通过综合管理控制病情,预防并发症。糖尿病2型的病因颇为复杂,既涉及遗传因素,也受环境因素影响。遗传因素使得某些个体对糖尿病具有更高的易感性。而环境因素,如长期保持不良的生活习惯、营养过剩、体力活动严重不足等,都可能诱发或加重病情。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分泌不足,是糖尿病2型发病的两大核心机制。在疾病早期,糖尿病2型的症状可能并不明显。但随着病情的逐渐发展,患者可能会出现多饮、多食、多尿以及体重下降等典型症状

徐文明 副主任医师
恐艾症和艾滋病的区别

恐艾症和艾滋病是两种不同的疾病,二者的区别分别有病理机制、症状、检测指标等,了解这些区别有助于大家更好的了解自身可能出现的情况。1、病理机制:恐艾症的病理机制主要涉及个体对艾滋病的认知偏差,患者由于缺乏正确的信息来源,可能会将正常现象误解为艾滋病的症状,从而产生过度担忧和恐慌的情绪。艾滋病则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引起的免疫系统疾病,人类免疫缺陷病毒主要攻击CD4+T细胞,导致免疫调节障碍和全面的免疫功能受损

刘赟 副主任医师
新生儿黄疸多久能退完

新生儿黄疸一般是7~14天退完。生理性黄疸,症状轻,消退快,通常7~10天能退完;病理性黄疸,症状重,消退慢,需要10~14天,甚至更长时间。新生儿的身体状况、治疗方法等也会影响黄疸消退时间。新生儿黄疸是由于胆红素代谢异常,引起血中胆红素水平升高,而出现以皮肤、黏膜及巩膜黄染为特征的病症

李兰娜 副主任医师
疾病专区 更多»
胎儿疾病
血友病 白化病 马凡氏综合症 猫叫综合征 半乳糖血症 唐氏综合征
母婴传播疾病
艾滋病 梅毒 乙肝 水痘 风疹 弓形体病
溶血
新生儿溶血病 新生儿ABO溶血病 新生儿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铅中毒引起的溶血性贫血 砷化氢引起的溶血性贫血 新生儿Rh血型不合溶血病